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總則
第一條復試是進一步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錄取工作的重要依據,是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復試工作應嚴格執行復試程序,確保復試的公平性、公正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二條所有達到我校“復試基本分數要求”的考生必須參加復試,復試合格后方能擬錄取。
第三條復試比例(參加復試人數與本學科專業招生規模之比)原則上不低于1:1.2。
第四條為維護考生合法權益,研究生招生辦應至遲在復試前一周將復試工作辦法(含復試程序、方法、復試權重及復試成績計算方法等)告知考生。
二、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學校研究生招生委員會(下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組織日常工作)負責制定全校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基本原則;根據教育部劃定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結合第一志愿考生初試成績確定本校復試基本分數線;分配各學科專業招生名額;審批各學科專業復試組上報的擬錄取名單及申請調劑、破格復試名單;統籌全校的復試工作。
第六條各學科專業復試組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5人以上(含5人)碩士生導師組成。每個復試組須配備1-2名記錄員。
復試組的職責是:
1.研究制定本學科專業的復試標準、復試方法及復試命題管理辦法,建立復試試題庫(復試試題及其答案在啟用前均系國家機密材料)。
2.對本學科專業考生實施綜合情況面試、筆試、外語口語測試及其他復試工作;
3.確定擬錄取名單和申請調劑、破格復試名單;
4.對參加復試而未予錄取的考生進行疏導,維護學校工作秩序。
三、復試內容及形式
第七條復試內容包括以下基本方面:
1.專業素質和能力
⑴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⑵全面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
⑶外語聽說能力;
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⑴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
⑵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⑶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
⑷人文素養;
⑸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第八條復試工作應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和具體內容采取以下不同的形式:
1.筆試
⑴外語聽力測試
由研究生招生辦組織實施。測試方式以記筆記形式在答題卡或答卷紙上填寫、完成句子、回答問題等。測試時間30分鐘(放錄音時間約25分鐘),成績滿分為20分。
⑵專業課測試
由研究生招生辦組織實施。每科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為150分。考試科目為考生網報選擇的專業或研究方向對應《招生簡章》復試欄目中筆試專業課的考試科目。
⑶同等學力加試
由研究生招生辦組織實施。每科考試時間3小時,滿分為100分。試題內容應涵蓋所報考專業要求的本科主干課程。試題難易程度應嚴格按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
2.外語口語水平測試
原則上由學科復試組組織實施。學科復試組不能自行組織實施的,可由研究生招生辦協調外語學院教師予以協助。
3.面試
為了更加全面了解考生情況,考查其對基本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綜合素質及潛質,復試組應注意把握面試時詢問的廣度和深度,做到泛問與追問相結合,多層次、多角度地考察考生。具體要求:
⑴核查考生出示的經研究生招生辦簽有“已復試報到”字樣的準考證、復試通知書、身份證等相關材料是否一致,杜絕冒名頂替。
⑵每生時間不少于15分鐘。
⑶預先制作一定數量復試題目,通過抽簽方式確定各位考生具體復試內容。
⑷對每位考生的作答進行現場記錄,記錄在《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復試情況登記表》(以下簡稱《復試情況登記表》)中的指定位置。
⑸按照《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復試量化得分表》(見附件一、附件二)當場給出分數,并告知考生本人。
⑹面試結束后,在《復試情況登記表》復試評語欄中給出評語。
四、其他復試(復查)內容
第九條研究生招生辦應對參加復試考生的以下事項進行審查:
1.考生身份
應認真核對考生有效身份證上的照片是否與本人相貌以及《準考證》、《報名登記表》上的照片一致。
2.畢業證書及學生證
應對全部參加復試的非應屆生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原件、應屆生的學生證原件進行嚴格審查。無原件考生(學生證顯示不是應屆生的考生)一律不準參加復試。如對原件有疑問,由研究生招生辦向發證單位核實。
在國外獲得學位的考生,應提供由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無此認證書者不得錄取。
3.檔案材料
應向統考、聯考、單考中已確定復試資格的考生的檔案管理部門調取其人事檔案材料,全面審查其政治、業務情況。
若未錄取或錄取為定向培養、委托培養考生的檔案材料,待審查后及時以機要件寄送形式退回檔案調出部門。
4.身體狀況
統一組織參加復試的考生在校醫院體檢。體檢標準按教育部有關招生體檢規定執行。
五、復試總成績的計算辦法與復試權重
第十條復試總成績的計算與不予錄取的情形:
1.復試期間發現考生不符合規定報考條件、考試違紀、替考及政治思想道德狀況不符合錄取要求的,一律視為不合格,不予計算復試總成績,不予錄取。
2.體檢不合格的考生不予計算復試總成績,不予錄取。
3.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的成績不計入復試總成績,但單科成績低于60分(不含60分)為不合格,不予錄取。
4.復試總成績A(不含專業學位)滿分為300分,低于180分(不含180分)為不合格,第一志愿專業不予錄取。
復試總成績A――《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碩士專業)(附件1)的分值加外語聽力測試成績及專業課筆試成績。
5.復試總成績B(僅限專業學位)滿分為150分,低于90分(不含90分)為不合格,不予錄取。
復試總成績B――《西南政法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量化得分表》的分值見附件2。
第十一條復試權重指復試總成績在決定考生錄取中所占比重。
2011年復試權重(不含專業學位)為40%
考試總成績的計算公式為:
初試總成績×60/500+復試總成績A×40/300=考試總成績
2011年專業學位復試權重為30%
考試總成績的計算公式為:
初試總成績×70/500+復試總成績B×30/150=考試總成績
六、調劑復試
第十二條調劑復試按下列規定進行:
1.校內調劑專業復試。
按機會均等的原則,調劑專業復試工作由研究生招生辦統籌,在同一時間段實施。
凡經我校第一志愿專業復試未擬錄取的考生,均可按規定條件申請參加我校調劑專業的復試。
具體程序為:研究生招生辦公布專業空缺,嚴格按“復試須知”通知的時間、程序,由考生填報《西南政法大學招收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調劑專業復試審批表》,經審查簽批“同意”后,考生進入調劑專業復試。未經研究生招生委員會審批同意的考生,不得參加調劑專業復試。
2.凡報考我校法學專業(專業代碼:0301)初試分數為340分以上(含340分),且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本科考生,均可申請調入我校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專業代碼:035102。
3.單獨考試的考生不得參加調劑專業復試錄取。
4.法律碩士聯考考生不得參加調劑專業復試錄取。
5.國民經濟學、企業管理、政治學理論三個專業接受外校調劑生。
6.翻譯碩士(英語筆譯)、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三個專業學位接受外校調劑生。
七、錄取
第十三條錄取具體可分為四種情形:
1.第一志愿專業考生以考試總成績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擬錄取。
2.調劑到專業學位復試的考生,以考試總成績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擬錄取。考試總成績計算公式如下:
第一志愿專業的初試總成績×70/500+復試總成績B×30/150=考試總成績
3.調劑到其他專業復試的考生以《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量化得分表》成績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擬錄取。
4.外校調入西南政法大學復試考生(學術型)以復試總成績A所得成績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擬錄取。
八、其他
第十四條按教育部教學〔2011〕3號文件規定,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包括經教育部批準備案的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項目),完成服務期并考核合格的考生(名單已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以下簡稱研招網)公布,未在研招網上公布的人員不享受該政策),三年內可享受初試總分加10分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政策。上述考生在復試時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第十五條如考生對第一次復試結果提出異議且具有充足理由,可在張榜公布考試總成績排序前,通過書面形式向研究生招生辦提出重新復試申請,經學校研究生招生委員會查實、審核批準后,由相關學科專業復試組對其組織第二次復試,其第一次復試成績作廢。
第十六條加強對復試擬錄取工作的監督。
1.研究生招生辦應將學校制定的復試和擬錄取辦法予以公布,接受考生和社會監督。
2.學校紀委監察部門對復試、錄取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
投訴電話:023-67258217(監察處);13996009732。
投訴電子信箱:xzhpb@swupl.edu.cn
第十七條復試結束后,研究生招生辦將復試擬錄取結果及時告訴考生并辦理離校手續。
第十八條研究生招生辦應及時將初試成績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復試基本分數要求但未被我校擬錄取的考生信息上網,并按教育部關于招生單位之間調劑生源復試錄取的規定將其材料轉寄考生申請調入的招生單位。
附件1、《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量化得分表》(不含法律碩士專業)樣表
附件2、《西南政法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量化得分表》樣表
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委員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