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人生大事。古來皆然,天下盡知。
人類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改造著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茹毛飲血、衣不蔽體的時代早就遠去,現代社會里,衣服穿暖吃飽飯也都只能算是最最初級的生活需求。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豐富,如何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健康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輕工紡織食品類專業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逐漸走進了考生和家長們的視野。
大家不要一看到“輕工”“紡織”“食品”字樣,就立刻聯想到在前些年的國家經濟體制改制過程中,那些前赴后繼破產倒閉的相關行業的舊式國企--它們衰敗的命運各有各的原因,與行業本身卻是扯不上關系的。情況正好相反,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穩步推進和經濟發展成果的不斷鞏固,輕紡食品行業的整體水平和經營業績早就大大改善,從而也帶動了高校相關專業的重新崛起。
看看輕工紡織食品這個家族麾下的成員吧:既有老牌的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商品檢驗,也有新興的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染整工藝、食品工藝教育、輕工生物技術……普通老百姓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齊備了,還進一步研究著怎么吃才營養怎么穿才漂亮的課題,為數量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人士更好地享受高質量生活提供建議。傳統與時尚的元素在這里和諧共處,普羅大眾跟小資中產的日常需要也都能滿足,確實很豐富,很強大,也相當生活化。
{機遇看點}
2009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紡織業調整振興規劃,主要針對2009年至2011年這三年,提出了五大目標。其中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增長,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保持10%的增長率,出口保持8%的增長率。
曾幾何時,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紡織行業是夕陽產業、落后產業,遠不如汽車電子等行業能起到支柱作用,有的地方還提出要限期淘汰紡織;一些銀行對紡織業也不看好,認為是高風險行業,見了紡織就不敢貸款。事實上,紡織業為我國的GDP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居民消費占GDP的49%。這49%里,服裝、衣著的消費占城市居民人均支出的10.77%,農村的衣著消費占農村居民人均支出的5.9%;全國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為29%,紡織業的貿易順差就占到全國貿易順差的近60%。從2001年到2008年,全國貨物貿易順差83%是紡織創造的……可以說,紡織行業仍是國家支柱產業,盡管受到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沖擊的影響,同時也有國內宏觀經濟緊縮政策的影響,但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將大大增強行業的信心。
據統計,2007~2008年,全國新增食品類專業的高校49所,初步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全方位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兩年來,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一次就業率高于80%,少數院校可達到95%以上。據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在食品科研方面立項總計有9個項目,108個課題,總投入經費達6億多元。同時,食品科技研究在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等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與理論方面取得了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的科技成果,開發了以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以及細胞分子水平為基礎的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產品,促使食品工業步入從數量增長向營養、健康和安全的轉變,產生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9年4月發布的《2007~2008年我國食品科學技術進展情況報告》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維持生長與健康的第一需要。由于其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與成敗,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里,沒有哪一個政府能輕視食品工業的發展。在我國,食品科學被科技部定為一級學科,與數學、物理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它的下面,以前曾設有制糖工程、糧食工程、油脂工程、煙草工程、農產品貯運與加工等多個具體專業,后來整合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這樣化繁為簡的最大好處就是,使得食品工程的專業領域大大拓寬,有利于我國食品工業培養更多寬口徑、復合型的現代科技人才,更有利于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我國食品工業急需大量專門人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比較廣。食品制造加工企業、以動植物產品為原料的產品制造加工企業及相關的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商務公司、海關、質量監督、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部門都是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單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