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可以使人:(B)
A.掌握全部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知識
B.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
C.正確認識自然現象
D.妥善處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新增考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現象,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中的作用。
2.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容。造成這一變化的基礎是(A)
A.人的實踐活動
B.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C.人的先知先覺
D.工具的制造與使用
3.人工智能的出現對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D)
A.否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B.根本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的同一性
新增考點:意識的產生、本質及其能動作用。
4.下列各項屬于因果聯系的有(BC)
A.摩擦生熱,熱脹冷縮
B.冬去春來,晝夜交替
C.電閃雷鳴,風來雨至
D.實踐長才干,勤學出智慧
E.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新增考點:原因與結果。
5.在現實生活中,今天的現實是由過去的可能發展而來,現在的可能也可以發展為明天的現實。
【答案要點】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所謖現實性是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觀事物和現象種種聯系的綜合。現實性作為哲學范疇,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確認個別事實和理象的實際存在,而是對相互聯系、變化發展著的客觀事物、現象的綜合。現實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它是過去“現實”發展的結果,又是引起將來的“現實”的原因、現實性體現著事物聯系和發展縱橫兩方面的整體性質。
現實性和必然性相聯系。現實之所以成為現實,是由它內部的深刻必然性決定的。在事物發展中只有必然的東西,才會或將會成為現實的。一個事物尚未出現時還不是現實的。但只要它合乎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就遲早一定會變為現實。反之,一個事物當今還是現實的,但只要它喪失了繼續存在的必然性,就遲早一定會變為不現實。由于必然性總要通過偶然性來表現,因此在必然性變為現實性的過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響,也無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擾。它可能比較順利地較早地變為現實,也可能因遇到較大的困難和曲折而較遲地變為現實。同時,現實的某些具體特點、細節、又受偶然性的影響。
新增考點:可能性與現實性。
6.下列關于意識形態的說法,哪些是不正確的(B)
A.在階級社會,超階級的意識形態不存在
B.意識形態是反映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式
C.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對于善與惡性往有各自的標準與看法
D.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新增考點:意識形態的階級性。
第二部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是(C)
A.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允許私有財產的存在
B.以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并存
C.實現共同富裕
D.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新增考點: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2.下列關于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BC)
A.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指的是宏觀調控的目標、功能、手段和方式
B.我國宏觀調控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C.計劃、財政、金融等手段屬于宏觀調控體系,相應的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也可以是宏觀調控手段
D.擴大消費需求、治理需求過熱更多應當通過市場行為調控
E.控制經濟總量平衡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獨有經濟運行特點
新增考點: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
第三部分毛澤東思想概論
1.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初步嘗試中,毛澤東鑒于蘇聯經驗,提出的重要思想有(CDE)
A.發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B.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三者關系
C.“兩參一改三結合”的企業管理制度
D.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尊重價值規律
E.“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新增考點: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利用價值規律。
2.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我黨注意到要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提出發展商品經濟。
【答案要點】
正確。
早在1958年,針對一些人取消商品經濟的論斷,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尊重客觀規律,發展商品經濟。同時,他還提出,“商品生產不能與資本主義混為一談。”他結合我國當時的情況,指出我國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本質差別,提出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任務。毛澤東還肯定了斯大林說的“決不能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某種不依賴周圍經濟條件而獨立自在的東西”這一論斷,進一步提出判斷商品生產的性質的標準。這個判斷標準就是:“商品生產,要看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毛澤東十分清楚地全面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兩個條件。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范圍,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價值規律進行了探索,奠定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基礎。
新增考點: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范圍,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價值規律進行了探索,奠定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基礎。
3.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材料2
“我們講艱苦奮斗,當然不是要人們去過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要求每個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發達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也不能丟。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老一套、已經過時了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很有害的。”
——******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簡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
(2)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闡釋重新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意義。
【答案要點】
(1)在革命戰爭時期,尤其是在全國即將解放的前夕,共產黨探索了在執政條件下如何進行黨的建設的探索。這些基本探索概括起來有:如何在執政條件下,防止和約束權力;如何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如何繼續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等。而解放前夕較為集中的問題是如何教育全體黨員繼續保持艱苦奮斗、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當時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做法對于解放后如何加強黨的建設起了重要的作用。
(2)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了社會財富的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奢侈腐化、滿足現狀等思想問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都要求我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作風: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保持黨的先進性,需要我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作風;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作風。只有這樣,我們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取得勝利,我們的目標才能逐步實現。
新增考點:“兩個務必”的提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