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1年共有151.2萬考生在全國各地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人數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11萬人,為歷年之最。在考研、就業、報考公務員等多個選擇中,這么多的考研人是如何做出最后的抉擇?又是什么因素影響了他們的選擇?或許在24個字母中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Ambition-抱負
“將來希望能有一個更大的平臺”——這句話是眾多被訪者說得最多的。他們心中的抱負、對未來的期待、對自己的要求,一覽無遺。小櫻拋棄留校的就業機會而毅然選擇考研,這樣的果決當然需要強大的動力,而抱負就是年輕人得以不斷積極進取的源動力。所以,在A關鍵詞中,ambition當之無愧。
Belief-信念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考上”——這句話在訪問過程中聽到的不多,但是看得出來,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小陳是位過來人,工作幾年后萌生了讀研的想法。當年報考的是自己所在領域“最牛”的院校,復習三年,考了兩年,終于成功。他說:“很多人聽說我報A校,都覺得不可思議,說太難考了,可是我一直都相信我可以考上,即便是在第一次失利后。”
Chang-e改變
“希望通過考研改變命運”——那些認為自己當年“錯選”了學校和專業的人常常會這樣說。讀了幾年,發現正在學的不適合自己,怎么辦?不想一輩子這么痛苦下去,于是考研。當考研成為改變命運的通道,還有什么可以抵擋?
Dream-夢想
“能去某某學校讀書是我多年的夢想”——追夢人小周如是說。小周畢業于東北一所很不錯的學校,但父母當年都是北京某大學畢業的,能去爸爸媽媽的母校讀書是她從小的夢想。當年考大學時陰差陽錯沒去成,考研就成了新的目標。去年,小周終于如愿以償。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比實現多年的夢想更美妙?
Education-學歷
“研究生工作更好找,而且學歷高點什么時候都有用”——考研人正在更加務實、理性。當大學本科教育越來越普及,研究生學歷相應地被用人單位更為看重。雖然在今后的發展中,能力才是最重要,可作為成功“敲門磚”的學歷,沒有理由不受到重視。
Family-家庭
“家里人都想我繼續讀書,不要早早結束學業”——換在十年前大概沒幾個人會這樣說。那時有幾人會認為讀完大學就工作是“早早結束學業”呢?沒辦法,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變革時代,很多事情的定義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考研,逐漸背負家庭的榮耀、父母的期望。
Group-群體
“我身邊的同學好多都在準備考研,我們寢室四個人一起報的輔導班”——人是群居動物,個體的行為往往受到群體的影響,考研也不例外。全宿舍的人一起報班、復習已經是校園中的普遍現象,在很多學校甚至有考研專用復習教室。在一項關于“你是出于什么原因選擇考研”調查中,63.8%的學生選擇了“大家都在考”。面對考研的滾滾洪流,誰都會摩拳擦掌,奮不顧身地一試身手吧?
Happiness-幸福
“我想考研就是個先苦后甜的過程”——都說考研人不容易,幾個月的刻苦復習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但是,在考研人看來,這也是個先苦后甜的過程,幸福和痛苦,甘苦自知。
Interesting-興趣
“我特別喜歡這個專業,四年的學習遠遠不夠,所以一定要讀研”——小璐從大一開始就萌生了這個想法,所以早早就做了準備,向老師和師兄師姐們取了不少經。考研對別人來說是準備一年,她卻是三年,這樣的心血當然來源于興趣這個最好的動力。大四畢業時,小璐已經順利成為研究生中的一員。
Job-工作
“本科畢業找工作真挺難的,讀了研究生出來好一些”——相信這是很多考研人的心聲。讀書的終點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工作,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好工作,考研的那些艱辛,值了。
Knowledge-知識
“我很享受當學生的感覺,希望能在校園里再多學兩年”——小王畢業時面臨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一番抉擇后選擇繼續讀研。他是這樣說服家人的:“我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都在工作,而讀書卻只有這么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喜歡學習,如果現在為了工作放棄讀書的機會,以后一定會后悔。”對很多人來說,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是最有吸引力的事。知曉了這一點,考研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Life-人生
“人的一生中就那么幾個關鍵時刻,挺過去就海闊天空”——無論何時看來,考研肯定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這個選擇會決定今后的生活方向。所以,經歷了考研的人常常喜歡把這作為人生的試煉,經過這段時光的磨礪,再面對更多痛苦和困難時會更從容。
Money-金錢
“高學歷能帶來高收入,為了以后的回報現在多投入一些是應該的”——此言不虛。數據顯示:2009年大專學歷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為1498元,本科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為1864元,碩士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為2731元,博士應屆的平均起薪為3948元。在生存的壓力下,畢業生們的選擇正逐漸趨于理性、務實。
Nervous-不安
“一想到要踏入社會我就會焦慮,選擇考研是希望能再有幾年的準備時間”——劉越的話獲得了很多共鳴。找工作的艱辛、可以預見的生活壓力,讓很多即將畢業的人不想離開校園,考研就成了一個回避不安和緊張的溫暖選擇。
Opportunity-機會
“讀研能拓展我的視野和人際圈,這在將來的發展中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工作多年的小唐在歷練一番后選擇讀研,關于機會的理解讓她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目標明確,直奔業內的一線院系,人脈的拓展讓她對兩年后的事業發展期待不已。
Pressure-壓力
“就業的壓力太大,難找不說也難做,公務員更難考,思來想去還是選擇考研”——調查報告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2010屆大學畢業生全職工作簽約率為49.5%。這一統計不包括讀研、留學及入伍人群,為實際就業人數,包括被雇用和自主創業者。工作難找,公務員又被認為是難度最高的“中國第一考”,在這樣的背景下,帶來的是考研人數的屢創新高。
Quality-能力
“我希望通過讀研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從而在今后有更好的發展”——研究生的深度培養無疑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勁。學校對人才的培養更多的是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知識在不斷更新,吸收知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無疑,明白這一點的考研人當然是目標清晰、方法正確。
Research-探究
“我喜歡探索,想對這個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小璐對自己專業的興趣一樣,李凡對知識的探索熱情高漲,他坦言讀研只是一個階段,接下來他還要讀博,或者出國深造,總之,要讓自己在這個領域成就一番事業。這份熱情和執著讓他的考研順理成章,而讀研也更堅定了他的宏偉藍圖。
Society-社會
“現在社會壓力大,年輕人必須迎接不斷的挑戰,所以我想好好歷練自己”——就業的不易、生存的艱辛,“蝸居”、“蟻族”的無奈,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讓這一代年輕人更早成熟,選擇也更務實,面對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在“走出去”前增長自己的本領、磨練自身的意志讓更多的畢業生加入考研大軍。
Thanks-感謝
“這么多年父母為我上學付出的特別多,我希望能成為一名研究生,讓他們為我驕傲自豪,將來好好回報他們”——李群沉默而努力,在眾多受訪者中只有他提到自己是為了感謝和報答父母的付出而考研,言語樸實卻讓人感動。
Undergo-經歷
“我覺得考研是一次難得的經歷,聽說對自己是個試煉,我也想試試”——個性灑脫的小鐘笑言。考研在他看來是人生的一道風景,是難得的經歷,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走一遭,也可以在探索的過程中更清晰的認識自己。
Voice-聲音
“老師、同學和家里人都讓我考研,不斷和我說讀研的重要性,我想那就考吧”——身邊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有什么比長輩的苦口婆心、朋友的促膝談心更讓人難以拒絕呢?況且,過來人的經驗往往說明一定的事實。考研,且不說結果,過程就是個難得的成長機會。
Win-勝利
“我喜歡贏的感覺,考研成功真的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從小到大都是優等生的蔣曉萌說這句話時帶著自信的微笑,一路“狀元”走來,誰都不懷疑她的聰明和能力,考研和今后的讀博,在她眼里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或許,考研在她這樣的優等生看來就是又一個理應拿下的“第一名”而已。
Xxx-未知
“要畢業了感覺未來一片茫然,不知道該走哪條路,就都試試吧”——談起為什么要考研小吳一臉的困惑,面對未知的惶恐讓他不知道如何選擇,雖然可做的選擇并不多,于是考研、找工作、考公務員一起來,每天忙得顧不得多想什么。小吳期待著,希望自己的遍地開花策略能有個好收成。
Youthful-青春
“我們就年輕這么一回,正是輸得起的時候,這時不考研什么時候考?”——很多考研輔導班的墻上都貼著“此時不搏何時搏”之類的標語,看多了也就難免熱血沸騰。只是,青春的魅力就在于不怕跌倒的奔跑,這樣的灑脫和沖勁,待青春不再,必將成為美好的回憶。
Zero-歸零
“讀大學荒廢了太多,我希望能在讀研時重新開始”——李俊在大三下學期忽然意識到大學生活即將結束,而自己似乎什么也沒抓住,學業平平、實踐不多、朋友寥寥,大學生活就這樣被自己荒廢了,回想起來似乎是一片空白。猛然醒來的李俊開始發憤圖強,每天都在自習室刻苦用功,一心想在讀研時補回大學時浪費的那些時光。如果人生可以隨時歸零,該少了多少遺憾?
看了這么多的“考研人語”、“考研心路”,抱負也好、壓力也罷,其實,26個單詞講述的是一個和夢想有關的事。
當一份職業和夢想有關,它就不再是職業,而是事業;
當一個過程和夢想有關,它的最后就不再是結果,而是結晶;
當一個人和夢想有關,他就不再只是活著,而是奮斗。
當考研和夢想有關,考研就不再只是考試,復習的時光也不再只是歲月,而是求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