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方劑學】考綱變化
1.方劑和方劑學的概念。歷代醫家在方劑學方面的主要成就、貢獻及代表作。 刪除了:方劑學在中醫藥學忠的地位和重要性,方劑學發展概況 2.治法的概念。方劑與治法的關系。常用治法及其應用。 刪除了:(“八法”)的基本理論 3.“七方”、“十劑”、“八陣”的內容及實際意義。 刪除了:理論、具體 4.方劑與藥物的聯系與區別。 5.配伍的目的。方劑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體含義。“君臣佐使”理論對臨證遣藥組方的指導意義及其具體運用。 刪除了:在遣藥組方中的 6.方劑變化運用的主要形式,各種變化的前提及其與功用、主治的關系。 7.常用劑型的性能特點及其適用范圍。 刪除了:概念 8.各類方劑的概念、適應范圍、配伍規律、分類及應用注意事項。 刪除了:臨床常用 9.下列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減應用及注意事項。 換:“方義”為“方解” (1)解表劑: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九味羌活湯、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香蘇散、敗毒散、再造散、加減葳蕤湯。 加:香蘇散 (2)瀉下劑:大承氣湯、大陷胸湯、大黃牡丹湯、溫脾湯、十棗湯、濟川煎、黃龍湯、新加黃龍湯。 (3)和解劑:小柴胡湯、蒿芩清膽湯、達原飲、四逆散、逍遙散、半夏瀉心湯。 (4)清熱劑: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涼膈散、普濟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龍膽瀉肝湯、左金丸、瀉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藥湯、白頭翁湯、青蒿鱉甲湯。 (5)祛暑劑:新加香薷飲、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6)溫里劑:理中丸、小建中湯、四逆湯、回陽救急湯、當歸四逆湯、陽和湯。 (7)表里雙解劑:大柴胡湯、防風通圣散、葛根黃芩黃連湯。 (8)補益劑: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完帶湯、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生脈散、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內補黃芪湯、炙甘草湯、六味地黃丸、一貫煎、腎氣丸、地黃飲子。 (9)安神劑:朱砂安神丸、酸棗仁湯、夭王補心丹。 (10)固澀劑:牡蠣散、九仙散、真人養臟湯、四神丸、桑螵蛸散、固沖湯。 (11)理氣劑:柴胡舒肝散、半夏厚樸湯、瓜蔞薤自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天臺烏藥散、暖肝煎、枳實消痞丸(失笑丸)、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 加:柴胡舒肝散、枳實消痞丸(失笑丸) (12)理血劑: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生化湯、補陽還五湯、小薊飲子、槐花散、咳血方、黃土湯。 (13)治風劑:大秦艽湯、川芎茶調散、羚角鉤藤湯、鎮肝熄風湯、大定風珠。 (14)治燥劑:杏蘇散、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 (15)祛濕劑:平胃散、藿香正氣散、三仁湯、茵陳蒿湯、二妙散、連樸飲、八正散、五苓散、豬苓湯、防己黃芪湯、真武湯、苓桂術甘湯、實脾散。 加:二妙散 (16)祛痰劑:二陳湯、溫膽湯、貝母瓜蔞散、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半夏白術天麻湯。 (17)消導化積劑:保和丸、枳術丸、健脾丸。 (18)驅蟲劑:烏梅丸。 10.下列方劑的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點 (1)解表劑:正柴胡飲、升麻葛根湯、柴葛解肌湯、麻黃細辛附子湯、參蘇飲、蔥白七味飲。 刪:加味香蘇散 加:正柴胡飲、蔥白七味飲 (2)瀉下劑:大黃附子湯、麻子仁丸、舟車丸、增液承氣湯。 (3)和解劑:痛瀉要方、當歸芍藥散 加:當歸芍藥散 (4)清熱劑:梔子鼓湯、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牛蒡解肌湯、導赤散、瀉黃散、葦莖湯、清骨散、秦艽鱉甲散、當歸六黃湯。 加:梔子鼓湯、瀉黃散 (5)祛暑劑:香薷散、清絡飲、六一散、桂苓甘露飲。 加:香薷散 (6)溫里劑:吳茱萸湯、大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 (7)表里雙解劑:石膏湯、五積散。 (8)補益劑:人參蛤蚧散、八珍湯、人參養榮湯、泰山磐石散、補肺阿膠湯、石斛夜光丸、大補陰丸、虎潛丸、七寶美髯丸、左歸丸、左歸飲、右歸丸、右歸飲、龜鹿二仙膠。 加:人參蛤蚧散、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石斛夜光丸、七寶美髯丸、左歸飲、、右歸飲、龜鹿二仙膠 (9)安神劑:珍珠母丸、磁朱丸、甘麥大棗湯、交泰丸。 加:交泰丸 (10)開竅劑:安宮牛黃丸、紫雪、至寶丹、紫金錠(玉樞丹)、蘇合香丸。 (11)固澀劑:金鎖固精丸、縮泉丸、固經丸、易黃湯、清帶湯。 加:易黃湯、清帶湯 (12)理氣劑:越鞠丸、金鈴子散、厚樸溫中湯、四磨湯、加味烏藥湯、橘核丸。 加:四磨湯、加味烏藥湯 (13)理血劑:七厘散、失笑散、桂枝茯苓丸、活絡效靈丹、丹參飲、大黃?蟲丸、十灰散、膠艾湯。 加:丹參飲 (14)治風劑:消風散、牽正散、小活絡丹、天麻鉤藤飲、阿膠雞子黃湯、玉真散。 加:玉真散 (15)治燥劑:桑杏湯、增液湯、益胃湯、玉液湯、瓊玉膏。 加:益胃湯 (16)祛濕劑:甘露消毒丹、當歸拈痛湯、五皮散、萆薢分清飲、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 加:當歸拈痛湯 (17)祛痰劑:小半夏湯、止嗽散、三子養親湯、滾痰丸、苓甘五味姜辛湯、定癇丸。 加:小半夏湯、滾痰丸、苓甘五味姜辛湯、定癇丸 (18)消導化積劑: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葛花解醒湯、鱉甲煎丸、海藻玉壺湯、消瘰丸。 加:鱉甲煎丸、海藻玉壺湯、消瘰丸 (19)驅蟲劑:肥兒丸、化蟲丸、布袋丸、伐木丸。 加:化蟲丸、布袋丸、伐木丸 (20)其他:犀黃丸、透膿散(《外科正宗》)、小金丹。 11.以上9、10兩項所列方劑中相關方劑的對比分析及鑒別應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