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略讀后研讀
略讀,即用盡可能短的時間通讀全文,其目的在于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文章大意。只有首先把握了文章主旨,考生才能在接下來的研讀中最大可能地避免在具體理解和選意上產生偏差。這里我們需要特別注意文章的首句,因為第一句話通常不挖空,目的是使讀者進入語境,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閱讀。
例如:Why is a space left between the rails of a railwayline where one piece joins the next?
這句話從鐵軌之間的縫隙引出了問題。根據常識,考生能夠推測文章內容應與熱脹冷縮的物理現象有關。
研讀的過程就是反復斟酌句子的結構、邏輯語義以及辨析選項中詞匯的過程,主要鍛煉考生多種能力,包括詞匯辨析,固定搭配的識記,句子結構拆分和組合,上下文語義銜接,文章主旨和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重點語法點的運用能力。
做完完形填空后,最好再通讀一遍全文,看看所選選項是否符合文意。
先琢磨后對照
這個原則主要針對平時的練習。在完形填空的練習中,遇到生詞或者吃不準的選項時,不要急于對照標準答案,最好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首先作出選擇,等把整篇文章都完成后,再去對照參考答案,看看自己的理解與參考答案中是否有偏差,并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偏差,自己究竟錯在哪里。特別是當選項中的四個詞都不認識時,千萬不要直接翻開答案和解析并照著把漢語意思一一寫上去。最好的辦法是親自去查字典,把這四個詞的意思一一弄懂后,先自己做出比較和選擇,然后再去對照答案。這樣一來對這些詞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比事后專門花費時間背單詞的效果要好得多。
先質量后數量
做題的質量和數量也成為廣大考生和輔導教師關注的焦點之一。每天花費一個小時認認真真地做一篇完形填空,并把其中的每個詞和每個知識點都搞清楚,要比10分鐘做一篇,每天草草做6篇的效率高。不僅完形填空如此,連考研英語中的其他題型甚至其他任何考試科目的練習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做題的目的是掌握知識點,而不是比誰用的墨水多。因此有的人提倡“一本書”原則,即選擇一本較權威且較全面的書,認認真真地把它啃下來,而沒有必要買一大堆書,每一本都蜻蜓點水式地過一遍,結果每一本都沒有全面掌握,不論對財力、物力,還是對體力、精力都是一種浪費。
只要把握好心態,平時投入細水長流式的、高質量的練習,再加上階段性的總結和一定的答題技巧,考生就一定能夠攻下完形填空這一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