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9月接收推免生
——訪學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吉強
北京交通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11工程”建設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高校。學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連續3年入圍“QS金磚五國大學排名”前100名,6個學科先后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400強。明年研究生推免工作將啟動,北交大有什么舉措?記者采訪了學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吉強。
記者:學校為研究生推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您對考生申請推免,有什么建議?
劉吉強:學校接收推免生時間為9月。考生要及時關注學校網站發布的接收推免生信息。特別優秀的應屆大學生,可報名參加暑期夏令營活動,提前感受學校文化,并有機會與導師面對面交流。
學校網站的“導師在線”欄目,對各學院各專業導師均有介紹。考生如有意申請推免,可通過此欄目提前了解導師情況。考生要及時與報考學院聯系,以免貽誤時機。
記者:明年學校計劃招多少碩士生?招生專業有哪些?
劉吉強:學校明年計劃招收約3200名碩士生,其中學術碩士約1820人、專業碩士約1380人。招生專業分布在13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術碩士學科門類,以及金融、應用統計、審計、會計、法律、翻譯、建筑學、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藝術等專業碩士領域。
學校今年成為首批獲得“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的29所高校之一,明年會將“信息安全”專業變更為“網絡空間安全”進行招生。
記者:學校今年錄取情況怎么樣?考錄比是多少?
劉吉強:學校今年錄取碩士生3159人,比去年增加1.3%,其中學碩1818人、專碩1341人。考錄比是5.5∶1。較熱門的專業有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等。
記者:學校有哪些學位授權點和特色學科?
劉吉強: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5個,有13類專業學位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在21個工程領域培養研究生。
經過多年發展,學校形成以信息、管理等學科為優勢,以交通科學與技術為特色,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完備學科培養體系。“交通”涵蓋與運輸相關的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運輸工程等專業,與交通建設有關的土木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等專業,與交通信號控制有關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專業,與機車相關的車輛工程、電氣工程等專業。“信息”涵蓋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管理”涵蓋經濟學、物流、企業管理等專業。此外,還有法律、建筑學、哲學、物理、數學、外國語言文學、傳播學等專業。
記者:學校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師資隊伍建設怎么樣?
劉吉強:2004年起,學校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研究生培養質量逐年提高。研究生院重視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高校建立校際合作和交流關系,開展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工作,同時面向我國港澳臺地區和其他國家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2009年,學校成為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
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入選者9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在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2人。
記者:學校研究生就業形勢怎么樣?畢業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劉吉強:2015年,學校各學院碩士研究生就業率最高達100%,最低為96%。從就業區域看,北京最高,達47%;從單位性質看,國有企業最高,達62%;從行業分布看,軌道交通和信息技術行業等重點行業較高,達37.3%,其余分布在金融、教育、建筑、電力、軍工等行業。
記者:考生如何選擇北交大研究生專業?
劉吉強:考生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專業。自身實力強的考生可選擇熱門專業。跨專業報考的考生要慎重,因為研招錄取時,本科專業背景比較重要。
網報結束前,考生要及時關注學校網站發布的招生簡章、專業目錄、報考注意事項、接收推免生等信息,合理調整報考專業。
記者:根據往年研考情況,您對考生參加初試、復試有什么建議?
劉吉強:初試時,對于自命題科目,考生要關注學校發布的考試大綱,有的放矢地復習。另外,考生可做一些往年試題,對題型有大概了解。
初試之后,考生要立即準備復試。若是等到確定進入復試后再準備,時間會比較緊迫。復試中,英語和專業課所占比重較大。考生要合理分配時間進行復習。面試時,考生要做到衣著整齊得體,面對老師的提問時不要緊張,回答問題時要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能清楚表達想法。考生要特別注意,如果本人聯系方式發生變化,要主動和學校聯系,留下新的聯系方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