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屆畢業生的就業已經基本塵埃落定的時候,"慢就業"一族卻正在悄然壯大。一些畢業生以"充電"、游學、支教、自主創業等形式應對匆忙的就業大潮,以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畢業后不急于就業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越發普遍的"慢就業"
現在的畢業生,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相比于傳統的瞄準國家公職人員、穩定收入、早就業等指標,他們更多的開始考慮自己的喜好問題。部分應屆畢業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學一段時間。
而計劃計劃繼續深造的學生,也存在因為感覺今年準備的并不充分,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機會,而選擇推遲就業、認真復習的情況。他們認為,換工作牽扯很多因素,與其將就,更希望第一份工作就能一步到位。
需要成本的"慢就業"
"慢就業"需要考慮成本。無論是外出參加實踐活動、做義工、游學,或者只是脫產備考,都基本上沒有經濟收入,這就需要家庭給予資金上的一些支撐。當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肯定是沒辦法繼續追求其他抽象的東西的。
除此以外,還有更關鍵的是時間成本。經濟下行、就業壓力增大的現實下,慢就業的成本太高,很多單位的校招只有應屆生才能參加,推遲工作會錯過很多機會。很多"慢就業"其實是在逃避求職壓力。有些學生找不到工作就出國繼續念書或者打工,但是'沉淀'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就業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成為借口的"慢就業"
作為一種新擇業觀,"慢就業"被賦予了多元、理性的初衷,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爭議。
有些學生其實存在以"慢就業"為名,實際上成為了既不深造,也不就業,而是繼續"賴"在學校這樣的情況。甚至有媒體相繼報道了畢業生賴校后以種種借口騙家里寄錢的事件。
學校不用交房租,飯菜比外面便宜,生活設施齊全,這種吸引力有可能將"慢就業"轉變為"賴校族"、"啃老族"。相比已經畢業的學生,他們可能更缺乏承擔壓力、參與競爭的能力。
然而,就業形勢長期來看很嚴峻,有"慢就業"就有"快就業",很多人在入學之初就開始準備升學、創業或者求職規劃。據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770萬以上,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的約30萬以及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將有1000萬大學生在求職的大舞臺上同臺競技。
所以,雖然"慢就業"有合理性,但是要想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爭取到自己的位置,還需掌握好"火候",在緩沖期內也需要好好規劃,設定一個期限并且腳踏實地,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職業理想早做規劃,做到未雨綢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