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東:博士(Ph.D),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技術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認知與技術研究室(所)主任; 校教代會常委、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十五大代表。
1984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物理系留校任教,任助教和講師。1989年至2000年作為國家公派留學生,赴日本崗山大學教育學部學校教育專業進修并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于1994年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崗山大學自然科學研究科智能開發專業人類智能基礎學方向心理學博士學位,期間在崗山就實女子大學任非常勤講師。
2000年回國后任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導、特崗教授等。
從1984年開始從事電化教育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80年代中期開始參與教育部組織的中國古代史、自然地理等電視教材編輯和制作工作,足跡遍布我國20省市;
同時,作為東北師大講師為電化教育專業本科生開設教學評價和教學分析技術等課程。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日本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師從著名教育工學家近藤勛教授開展CAI和微格教學研究,跟隨著名的課程與教學論專家高旗正人教授開展課程和小組學習研究;
90年代中期,在博士課程學習期間,師從心理學家三谷惠一教授、認知科學家小西忠孝教授和井上昭教授,開展知覺學習的心理和神經學、設計概念形成、心理學實驗設計方面的研究。
2000年后,在華南師大工作期間,從事學習者學習和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研究,研究的主題包括校際協作學習、科學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和方法論;
2010年后,從事教師的學習研究,感興趣的主題包括教師如何通過新方式或技術來學習怎樣教、教學技術的繼承性等;專長于認知與技術。指導博碩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起始于基礎的科學問題研究,終止于實踐的教育問題或教育技術學問題解決。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規劃、省人文社科、教育科學等重點課題、作為首席專家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如聯合國兒基會遠程合作學習項目等、市校合作橫向課題等10余項;
在國內外專業期刊如《教育研究》或EI收錄期刊等獨立或聯合發表論文90余篇,著書或翻譯國外著作如《劍橋學習科學手冊》10部、編寫和參與編寫《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學與教的理論》國家級規劃教材;
主持省精品課程《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獲得教育部科技司、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的優秀論文獎等10余項。 擔任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小組成員,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專家,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務理事,廣東省基礎教育“百千萬人才工程”導師,擔任渤海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院校的兼職教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