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早在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我國第一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并具有博士研究生聯合招生與培養權。明年該校研究生招生情況如何?記者日前采訪了該校研究生工作部部長董竹娟。
記者:明年學校計劃招多少碩士?有哪些專業招生?
董竹娟: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約700人,其中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有所增加,約占招生總數的35%至40%。
明年學校有食品科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生物工程、應用化學、環境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產業經濟學、財政學、國際貿易、企業管理和新聞學等35個學術型專業招生。
專業學位碩士招生領域包括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物流工程、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法學和非法學)、工商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等16個。
記者:2011年學校錄取多少人?考錄比是多少?
董竹娟:學校2011年共錄取704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專業學位碩士200余人,專碩約占招生總人數的30%。報考本校研究生的考生約2100人,考錄比為3:1。學術型碩士報考人數較多,而專業學位碩士報考人數相對較少。
會計學、法學、財務管理、食品科學、金融等專業競爭較激烈,例如會計學、法學的考錄比達到7:1,這些專業的分數線要高出國家線25至30分,而旅游管理等專業生源明顯不足。
記者:自費生可享受哪些待遇?學校研究生就業率怎樣?
董竹娟:學校自2011年初設立“校長助學金”為自籌經費型研究生發放生活補助,標準與公費生相同。同時學校還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研究生助管崗位,提高崗位工資標準,多渠道解決研究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問題。
本校研究生近年就業率在95%左右,約有80%的畢業生在北京市區范圍內就業。
記者:學校有哪些學位授權點?
董竹娟:學校現有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一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二級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聯合培養博士授權點1個。現有在校研究生1600余名。
學校現有10個學院、1個教學部;擁有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北京市研究基地、3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建立了嚴格的碩士生導師遴選制度,不斷完善導師的教書育人和科研水平評價體系,現有導師230余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博導14名。學校嚴把研究生培養質量關,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的研究生質量管理體系,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記者:學校哪些科研所比較有特色?
董竹娟:一是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簡稱“工程中心”),2010年1月經北京市教委批準成立,是北京市首批立項建設的26個工程研究中心之一。
工程中心立足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以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的重點產品、重點技術為研究核心,以現代工程技術、基礎研究支撐產業開發,以產學研聯盟為研究開發主體,實現重點突破的發展思路。重點在食品香精香料、綠色化學工程、生物制造技術、高效提取分離、食品和餐飲現代化與標準化、食品安全與品控等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方面開展深入研究;關注食品安全和當前國內外的行業發展狀況,開發具有北京特色、中國特色的新型品牌食品、配料及其專用技術與工程裝備,指導北京傳統食品、特色食品、餐飲生產的現代化與標準化。特別是在含硫香料制備與工程化技術、雜環香料制備與工程化技術、蛋白質酶解與工程化技術、熱反應香精制備與工程化技術、食品調香與工程化技術、脂肪控制氧化與工程化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創新性成果。
二是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該所設有國家塑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塑料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塑料》雜志社、全國塑料教育培訓基地、全國塑料加工工業信息中心、科研開發中心、中試基地等機構。
2011年1月,在學校院系調整中,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并入新組建的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作為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的二級機構管理,承擔著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以及全國塑料加工行業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塑料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訂修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科技情報信息收集與分析等行業服務工作。
三是北京工商大學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該重點實驗室是經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評審認定的以蘆薈等特色植物資源為研究開發對象的科研、教學機構。實驗室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等高新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植物資源,進行特色植物資源中天然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及其應用;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制開發綠色功能性添加劑、功能性化妝品和功能性健康食品。依托重點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和科研成果,已經建立了國家輕工業蘆薈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成立了北京工商大學中國化妝品研究中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