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日前,中南大學發布了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專業碩士招生簡章,詳情如下:
一、招生學位類別及計劃
招生學位類別包括:工程碩士(24個工程領域)、公共管理碩士(MPA)、公共衛生碩士(MPH)、法律碩士(J.M)4種,招生計劃如下:
類別
|
工程碩士
|
MPA
|
MPH
|
J.M
|
招生人數
|
自定
|
40
|
100
|
40
|
二、報考條件
類別
|
工程碩士
|
MPA
|
MPH
|
J.M
|
本科、學士畢業時間要求
|
2008年7月31日前獲得學士學位或2007年7月31日前大學本科畢業。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
|
在職人員報考攻讀碩士學位應是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并取得學歷證書,一般應具有學士學位,畢業時間具體要求如下表。
*注:工程碩士的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4個工程領域可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但須在2011年7月31日前本科或學士畢業。
三、報考程序
報名采取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
1、網上報名
時間:7月1日-14日。
程序:網上報名工作啟用全國統一報名平臺。登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以下簡稱“學位網”,http://www.chinadegrees.cn),按要求提交報名信息(注意:在報考院系欄內要填寫清楚報考學院)和上傳本人電子照片。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打印報名系統生成的《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報名登記表》(樣表見附件),請考生仔細核對確保信息無誤。
注意:過了規定時間,報名網站將關閉,不再受理網上報名。
2、現場報名確認(注:僅網上報名而未現場確認的考生報名無效)
時間:7月15—18日。
地點:中南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校本部三辦公樓201、301房間)。
程序:
(1)提交下列材料進行資格審查:
①《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報名登記表》(完成網上報名后的打印件);
②本科畢業證書原件、學士學位證書原件;
③二代居民身份證或護照(注:其它身份證件無效)。
注:如考生持境外學歷、學位報考,資格審查時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報告。
(2)繳納報名考試費。標準如下:
類別
|
工程碩士
|
MPA
|
MPH
|
J.M
|
報名費(元/人)
|
160
|
320
|
320
|
240
|
(3)刷驗二代居民身份證,并拷貝二代居民身份證內數碼照片;持護照報名人員須提供網上報名號和姓名。
(4)打印表單
打印《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報名登記表》,考生核對無誤后簽名上交。若有信息錯誤,應予當場在報名數據庫中更正。報名信息一經確認,今后一律不得更改!
3、報名證件要求與預報名
根據學位辦[2011]28號文件,參加此項考試的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規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其他人員規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為港澳臺身份證件、華僑身份證和外籍護照。
根據《現役軍人和人民武裝警察居民身份證申領發放辦法》(國務院、中央軍委第510號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條規定,“現役軍人、人民武裝警察從事有關社會活動,需要證明公民身份的,憑居民身份證證明;執行任務、辦理公務、享受撫恤優待等,需要證明現役軍人或者人民武裝警察身份的,憑軍隊、武裝警察部隊制發的身份證件證明”。因此,現役軍人、人民武裝警察報名參加此項考試,也須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報名,否則不予報名。
在報名期間無法出具規定的有效身份證件的報名考生,可采用預報名方式用現有身份證件進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和繳費,但考生須簽署預報名承諾書(見附件5),承諾于2011年10月10日前取得規定的有效身份證件。屆時不能兌現承諾者,預報名無效,不能下載準考證,不許其入場考試,所交報名費不予退還。我校確定在10月10日至12日期間統一安排此類考生的身份證件信息修改和確認工作,并在10月12日前將更新后的考生信息通過網報系統上傳或上報省學位辦。
在現場確認環節中,使用經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核準的系列智能接口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閱讀器,對考生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進行鑒別,聯機閱讀與核驗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芯片內個人信息資料,進行“人證同一性”認定,采集其電子照片,嚴防替考發生。對于個別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芯片內信息不能正常讀取的考生,可采用預報名方式處理。
四、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1、考試科目
類別
|
初試科目
|
復試內容
|
工程碩士
|
1、GCT(全國聯考)
|
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
|
公共管理碩士(MPA)
|
1、 政治理論(學校命題)
2、 外國語(英語)(全國聯考)
3、 公共管理基礎(全國聯考)
4、 綜合知識(全國聯考)
|
復試著重對考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基本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
公共衛生碩士(MPH)
|
1、 政治理論(學校命題)
2、 外國語(英語)(全國聯考)
3、 流行病學基礎(全國聯考)
4、 社會醫學(全國聯考)
|
|
法律碩士(J.M)
|
1、 政治理論(學校命題)
2、 外國語(英語)(全國聯考)
3、 專業綜合考試(全國聯考)
|
代碼
|
類別
|
聯考科目
|
考試大綱
|
410100
|
法律碩士
|
外國語
|
《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日語、俄語)考試大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專業綜合
|
《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聯考專業綜合考試大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版)
|
||
490100
|
公共管理碩士
|
外國語
|
《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日語、俄語)考試大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公共管理基礎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大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版)
|
||
綜合知識
|
|||
510100
|
公共衛生碩士
|
外國語
|
《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日語、俄語)考試大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流行病學基礎
|
《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大綱及考試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社會醫學
|
|||
430100
|
工程碩士
|
GCT
|
《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指南》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3、考試科目相關說明
(1)工程碩士“GCT”試卷由四部分構成:語言表達能力測試、數學基礎能力測試、邏輯推理能力測試、英語運用能力測試(無聽力)。試卷滿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總考試時間為3小時。
(2)公共管理碩士、公共衛生碩士、法律碩士聯考英語考試科目,使用同一試卷,全部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不含聽力測試。
五、考試工作安排
1、考試時間:2011年10月29日、10月30日。
2、考試地點:湖南省學位辦統一安排,詳見準考證。
3、考試具體安排
時間
學位類別
|
10月29日
8:30-11:30
|
10月29日
14:30-17:00
|
10月30日
8:30-11:30
|
10月30日
14:00-17:30
|
復試時間及內容
|
工程碩士
|
--
|
--
|
GCT
|
--
|
12月中下旬: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
|
MPA
|
綜合知識
|
英語
|
公共管理基礎
|
—
|
2012年元旦前后:★政治理論考試及專業測試
|
MPH
|
流行病學基礎
|
英語
|
社會醫學
|
—
|
|
J.M
|
專業綜合
|
英語
|
—
|
—
|
六、資格審查表、復試與錄取工作
考試成績發布后,我校自定復試分數線。
通過我校復試分數線的考生登錄學位網(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載本人《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審查表》,本人簽名后將該表交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檔案管理部門,下同),核準表中內容、填寫推薦意見,并在電子照片上加蓋公章,然后在規定復試時間將《資格審查表》、相關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交招生二級學院進行資格審查。如考生持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報考,資格審查時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報告。
考生參加復試后根據初試和復試成績擇優錄取。
七、調劑復試錄取
符合我校各招生學位類別復試分數線的、報考湖南省內其它高校考生在我校招生計劃尚未完成條件下,可申請調劑我校參加復試,通過復試后錄取為我校研究生。
八、培養
對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采用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有關學習方式、培養計劃、學習年限、學位論文和答辯事宜等詳見中南大學有關規定。各類別研究生培養費收取標準如下:
類 別
|
工程碩士
|
MPA
|
MPH
|
J.M
|
學費標準(萬元/人.年)
|
3×0.8
|
3×1
|
3×1
|
3×1
|
九、代碼表
類別
|
工程碩士
|
MPA
|
MPH
|
J.M
|
代碼
|
4301
|
4901
|
5101
|
4101
|
注:湖南地區代碼:43
十、工程碩士培養基地建設
同一單位工程碩士考生報名人數45人以上或錄取人數達到30人以上的可向學校申請建立培養基地,基地單位的專業數量應控制在2~3個內為宜。擬申請建立培養基地的單位應與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和培養部門取得溝通,并與主要招生學院掛鉤聯系,簽署協議,以便報名、考試、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