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男生中有3人即將結束研究生生活,他們好得“像親兄弟一樣”,認為“所有的快樂都源于包容”
四川外語學院研究生4舍109室住著四個男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學著不同的專業,卻被周圍的人評價為“像親兄弟一樣”。他們每天打掃一次寢室,一起打球,一起學外語,一起度過了“最年輕、最美好的時光”。
更值得稱道的是,這個寢室被稱為“川外最牛寢室”。因為4個男生中,每人最少會3門外語,最多的陳貽祥懂8門外語。
4人各有愛好當專業
四個人當中牟學麟是最文藝的一個。他其實上著兩個大學———同時在川外老年大學學習京劇。2010年國慶,他代表川外在全國京劇研討會上表演了原創京劇《回家過年》。他開玩笑說,自己還沒從川外畢業,就已經從老年大學畢業了。
相比而言,王強春就是個宅男了。他愛好學術創作,常“宅”在寢室里研究論文,初中就開始在全國性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
陳貽祥來自湖南,喜歡做飯。同學們老說食堂飯菜不好吃,他就上街買來新鮮的雞、魚,然后到同學租的房子給大家做湖南菜。既滿足了自己做菜的愛好,又給大家帶來了歡樂。
左金彪家是農村的,家里還有5個兄弟姐妹,平時沒什么特別愛好,看書學習是他最喜歡的事情,但他當年差點因學費沒能進入大學。
天氣好時,他們會一起去踢球,畢業前又迷上了打羽毛球。就像牟學麟說的,對待自己愛好的東西,就要像對待專業一樣,因為你好奇,所以你堅持。
最多1人學了8門外語
在學習方面,左金彪是個“神一樣的人物”,另外3個室友都說:“彪哥是個傳說,絕對是學習的偶像,從前是,現在也是。”
左金彪除了英語外,還學了西班牙語、法語、韓語、日語和阿拉伯語。學比較文學的陳貽祥更是學了8門外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日語、韓語和阿拉伯語。牟學麟、王強春雖沒學這么多門外語,但也學了3門———英語、日語、西班牙語或韓語。
“他們常把一句話說成幾種語言,10個單詞可能有兩個是德語,兩個是西班牙語,還有日語、漢語……”班里的同學這樣形容這4個男生,“當他們在路上看到美女的時候,就用不同的語言融合在一起評價美女,只有他們4個人能聽懂。不是只會幾句日常用語那么簡單,他們都可以用外語和老外直接交流。”
會多門外語已成了這個寢室最出名的標簽。
碑林里練外語成一景
左金彪的本科在川外,那時的英語可沒現在這樣好。“第一次上課時做自我介紹,我說了5遍,老師才勉強聽懂。”來自安徽安慶的左金彪高中時英語也不錯,到川外才發現什么都不會說,于是尋思著改變自己。
聽了李陽的講座后,左金彪開始了自己的瘋狂英語歷程。從學校后門出去有一片碑林,他每天下午在那里大聲讀英語。受左金彪的影響,寢室的室友也加入到了“碑林瘋狂英語”的行列當中。
經過口耳相傳,左金彪的隊伍從寢室擴大到英語系,又從英語系擴大到整個學校。連上左金彪近代史的朱老師也在課堂上提到了這個“碑林瘋狂英語”,說這是學校的一道風景線,可還不知道創始人就是自己的學生。
他一人竟會8種語言
陳貽祥喜歡外語是源于小時候看表哥表姐讀英語,覺得可以說別人聽不懂的話很洋氣。本科階段,英語專業的他還學了俄語和法語。研究生時,老師的一句話讓他下決心學德語,“只要你們看懂了歌德的作品,那其他的就都懂了。”
對于歌德的文章,陳貽祥十分頭疼,認為被翻譯過的東西失去了最初語言的內涵和邏輯,于是開始學習德語。德語的學習并不容易,但陳貽祥一直懷著“要做就必須做好”的信念,學了一年半。接著,他又同時學了西班牙語、韓語等,有時不想學了,但一看到左金彪學習的勁頭,他又打起精神。
快樂來源于“包容”
在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的時候,這4個大男生都認為寢室生活是大學最快樂的部分。他們說這一切的快樂都源于兩個字“包容”。
陳貽祥習慣早睡,王強春習慣晚睡。有時夜里大家開臥談會討論到激烈的話題,吵醒了已經睡著的陳貽祥,他會開玩笑地說:“大哥們,現在討論不出結果的,明天再說吧。”陳貽祥起得早,去食堂吃完早餐后,每次都主動帶三份早餐回來。左金彪要到北大去考博,王強春幫忙買了飛機票,從不主動要求還錢。
雖然被六七個單位錄取,但左金彪最后決定去天津師范大學當英語老師;牟學麟去當警察;陳貽祥也是在眾多單位中選擇了珠海一家太陽能公司,即將到迪拜工作;王強春明年也將升入研三,繼續在川外學習。
左金彪
所學專業:
英語語言文學
會的外語:
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
牟學麟
比較文學
英語、日語、西班牙語
陳貽祥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
王強春
傳播學
英語、日語、韓語
川外《地平線》供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