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職大軍日益壯大的今天,“慢就業”這個新鮮又陌生的詞匯也是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的確,在眾多畢業生都為求得一份工作而拼盡全力的正常職場現象中,放慢腳步選擇間隔年或者其他方式暫時待業的“慢就業”一族也算是畫風清奇,那么“慢就業”跟“啃老”有區別嗎?一起來看一下吧:
“慢就業”指的是大學畢業后既不馬上工作也不求學深造,而是選擇以其他方式暫時待業的現象,這類群體也被稱為“待定族”。從各種新聞可以看出,這種現象或群體都不是新生事物,國外也有一些人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后選擇出去旅游或做志愿者。其實說直白一點,這個群體其實是在經濟就業遭遇雙重壓力的現實背景下的產物,但涉及到“啃老”的問題,就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觀點一:“慢就業”并非不就業
其實撇開其他角度來說,畢業后出去旅游、支教、當志愿者或者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選擇,都無可厚非。很多人常說大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動手能力不足,用一段時間學習、調整,給自己充充電,也未免不是好事。其實公眾輿論對這一現象采取的是寬容的態度,這種現象也折射出大學生一些新的就業觀,F在的90后大學生很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為優越,并沒有較大的經濟壓力,所以對于工作賺錢顯得不那么急迫。還有一部分是想要按照自己的軌跡生活,想給自己的情感和身體一定釋放的時間和空間,為未來發展理清頭緒、打好基礎,更是更換一種方式應對挑戰。而且也有支持者指出,“慢就業”實質并不是不就業或者無原則推遲就業,而是在就業前更加理性地規劃未來,其實是好事。這類的“慢就業”屬于主動選擇。
觀點二:“慢就業”實質就是“啃老族”
當然也有人并沒有那么“寬容”,有人明確指出過,“慢就業”實質就是變相地“啃老”。最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不斷遭遇“最難就業季”,形勢并不樂觀。面對這些嚴峻的現實,就業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很多所謂的“慢就業”實際上是被動無奈地處于無業狀態,而非有底氣、有雅意地主動選擇。而有些學生因為家庭條件不錯,父母有著關系網,寧愿持觀望態度,等著家里安排工作,而不是自己去闖蕩。對這種人而言,躲避吃苦、依靠父母是主流,“慢就業”就成了他們逃避競爭、不敢直面社會壓力的借口,這就是典型的“啃老”。
最近對90后“慢就業”現象的評論是眾說紛紜,但究竟孰是孰非我們也并不好分辨,只是小編支持的一種態度是:就業可以慢一些,但目的為啃老的慢就業卻并不可取。所以還是希望大學生們能實事求是,弄清自己的特長和需求,才能安心順利地從校園邁入職場,也才能有效地緩解“慢就業”現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