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復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基礎階段,同學們要理解和記憶理論框架,爭取系統掌握。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從命題的依據、方法、原則、題型設置、答題要求等方面加以熟練認知,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暑期將至,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基礎階段的復習成果,在此對馬原、毛特和綱要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框架講解,希望能有助于同學們查漏補缺,更好地檢驗上一階段的復習成果。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從教材的主題和貫穿教材的主線看,教材緊緊圍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從學科體系看,《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幾乎涵蓋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在內的全部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章節體系安排看,由緒論和正文組成。其中,緒論包含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怎樣學習馬克思主義等三個層面的問題。正文由七章組成,前三章集中講授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原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地歷史地統一的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論。后四章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進一步展開和應用。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進一步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時又發現了剩余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家階級剝削雇傭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必然性,從而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
其中,第四章著重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經濟制度及政治制度的實質;第五章則著重從發展、變化和趨勢的角度對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的新變化及其實質進行了分析。其基本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于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采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于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于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第六章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認為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其發展和完善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更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第七章著重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共產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主要觀點,深刻認識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2.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
從教材主題和貫穿教材的主線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隨時補充黨的創新理論和實踐,使該課程呈現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的特點。
圍繞上面提出的主題、主線和重點,從學科體系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由第一和第二章組成,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產生的理論成果及其精髓(即黨的思想路線)。第二部分分兩章,系統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進呈中最重要時期的內容。其中第三章闡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驗,第四章闡述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經驗。第三部分分十一章,重點講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該部分由四個相對獨立的內容組成,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祖國完全統一和外交政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問題是社會主義本質與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各列一章。它們也就是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的三大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包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分設四章。
祖國完全統一和外交政策,主要從內政和外交兩個層面系統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大背景。其中,國際上有一個時代主題的轉變和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國內有一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問題,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本來是我國的內政問題,但又有國際因素,因此變得更加復雜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兩章。
總之,就本學科而言,理解本學科的關鍵在于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戰略思想作為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來闡述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系統地學好本學科內容。
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從教材主題和貫穿教材的主線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圍繞近現代中國“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系統闡述了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明確中國和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編寫體例看,中國近現代史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大階段,即上、中、下三編: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1840年~1919年),從五四運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19年~1949年),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49年~2006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重點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因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重點則放在對中國近代史的認知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