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正式開始報名確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推免生比例持續上升;在職考生納入統考,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從此分野——今年考研面臨諸多變化。
“65個計劃只剩2個,我還要考!”
“65個招生計劃只剩下2個,我還考!”在報名現場,越來越多的考生感嘆,隨著“推免生”政策的改革,推薦優秀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不再設置留校限額,考研競爭日趨白熱化已是不爭的現實。
昨天下午1點多,在南京市招辦報名確認現場,報名的考生已經排成了長龍。南京工業大學消防工程專業應屆生小蔡報考了廣東某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碩士,他告訴記者,去年該專業有80多個名額待選,今年就只有不到40個了,考上幾率直接降了一半。同他一起來報名的安全工程專業應屆生小王說,自己報考中科大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招65個,今年推免生就有63個,也就剩下2個名額了,“難度前所未有,可還是要拼一拼”。
記者瀏覽南京大學網站,發現很多專業留給“考研黨”的只剩下了個位數。南大文學院語言及應用語言學等6個專業共招收87人,保研與考研比接近3:1。這讓“考研黨”有些迷茫,尤其是非名校的“考研黨”。來自南京一所獨立學院的小祝愁眉苦臉地說:“保研名校學生機會多,保研調劑都認‘985’,筆試面試還要跟一幫名校學生比拼,水深火熱啊!”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推免生的增加,可能也是對過去一些高校的“糾偏”。“近年來一些高校在鼓勵本科生考研方面,做得偏激、偏頗,而忽視了本科階段的基本能力的培養。有些考上了研究生的本科生,連最基本的實驗都不會做。這樣考上來的研究生,考研應試能力很強,但綜合能力較差,今后發展潛力不大。”熊丙奇說,考研的目的是選拔優秀人才,而不只是學歷教育或應試教育,將來文憑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而能力越來越值錢。
熊丙奇認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實行“兩推制度”改革,是今后的大勢所趨,這就倒逼著地方二本、三本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整體高校的教學質量。
競爭激烈,考研熱度不減
考研難度增加,考研熱有沒有退燒?南大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主任陳謙說,從目前報名情況來看,比往年增加了1000人左右。南京市招辦副主任趙榮飛介紹說,他們這個考點今年考生有1.6萬多人,而去年是1.3萬多人。
專家分析,一方面是考研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今年還有一大變化——不再組織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全國聯考;在職研究生,全部納入到統考。
南京審計大學數學專業女生小徐說,自己選擇考研就是為了未來能更好地就業。“我們班九成以上同學都考研了。數學這個專業工作難找,不考個研究生基本找不到工作。”
考上了研究生,未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抱著這樣目的參加考研的學生不在少數。南京工程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男生小王和小許瞅準了上海的一家“211”高校,“考上‘211’,將來去招聘會的時候底氣更足一點。”
昨天,記者在報考現場看到,不少學生邊排隊邊捧著書或電子復習資料。記者了解到,報考者中近80%的同學都上過培訓班。小王和小蔡剛報完名,就匆匆趕往培訓班補習數學。
是不是“全日制”,畢業證有區別
今年可謂是在職和非在職研究生的分水嶺。從2017年起,碩士招生計劃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將分別編制和下達,畢業證書上也會區分標注。
證書有區別,這會不會影響在職考研族的熱情?陳謙告訴記者,2017考研網報南京大學的考生約為2.5萬人,其中報考在職研究生的考生為2000余人,報名人數與往年基本持平。在職“考研族”大部分因為對目前的職業滿意度低,或為提升自身水平、改變工作環境而“戰”。
南京審計大學畢業生朱同學去年考研失敗,已工作一年,但仍決定再考研。朱同學認為,一年的職場體驗讓自己不斷體會到專業知識和學歷的重要性。伴隨著就業門檻的不斷變高,以及用人單位對于員工個人能力要求的提升,一紙研究生文憑將會增加自己的職場砝碼。
中國海洋大學胡樂樂博士解釋,在職考生納入統考,雖然難度增加,但可以獲得雙證,這說明在職考研越來越規范化。“非全日制”含金量是否會低于“全日制”,還有待市場檢驗,這也倒逼在職研究生和培養單位注重培養質量,“混文憑”將成為歷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