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
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有50多年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末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該學科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1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組建了“漢語言文字學——漢語學與漢語教育”學科,并經教育部批準按“211工程”重點學科的要求立項建設。2000年,以該學科為依托的“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被批準為教育部全國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2年1月,該學科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高等學校國家級重點學科。
5年來,國家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建設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整個學科呈現出上升發展的良好態勢。
研究方向:鞏固提高 拓展加寬
該學科立項建設時,設立了現代漢語、漢語史和漢語應用3個研究方向。該學科的現代漢語方向,在國內仍保持著學術優勢。在漢語句法機制、漢語句法邏輯、形式語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小句中樞”、“句管控”、“兩個三角”的學說得到了進一步闡發和完善,形成了個性鮮明的研究風格。漢語史方向根據已有基礎,合理規劃和積極組織漢語詞匯史和漢語語音史專題研究。在漢語詞匯形成發展的認知機制、漢語詞匯與古代文化的互動共變關系、東晉語音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進展,在鞏固的基礎上實現了穩步提高。
對于應用研究方向,著力于拓寬加深,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形成新的學術優勢。該學科的漢語應用方向,立項時偏重于漢語母語教育研究,立項后根據社會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從兩方面進行了拓展。一方面是漢語教育研究,由大學拓展到中小學,由對內拓展到對外,由漢語拓展到雙語和漢外語言對比。為了加強語言教育研究,該學科還招收了“中外語言對比”方向的博士生,以培養高層次的專門研究人才;建立了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研究基地”,并得到國家漢辦支持,開展漢語國際推廣策略、對外漢語教學規律、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對外漢語考試開發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中文信息處理研究。
重點做了兩項工作:一是基礎建設,分別跟國家語委、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建立了現代漢語動態語料庫和漢語方言資料庫。此外,受教育部語信司委托,該學科還建立了“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網絡媒體)”,負責對國內有代表性的網站進行實時監測,下載并分類儲存網絡語言材料,建立超大規模的網絡媒體動態語料庫;對下載的語料進行自動篩選、統計,觀察分析語言現象的動態變化,定期發布觀察分析結果;對網絡語言規范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供咨詢。
學術團隊:外引內培 文理工交叉
“外引內培”是該學科團隊建設的基本方針。“外引”是從國內和國外引進高層次的優秀人才。比如,2002年引進了36歲的博士生導師儲澤祥教授,2003年引進了美國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41歲的徐杰教授,他們都是在學界有相當影響的青年學者。“內培”是自己培養留用博士和博士后,或通過不同方式培養青年教師。近年來,該學科先后選留了8位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充實到不同的學科領域。青年教師的培養,一是支持青年教師在本;驀鴥戎咝9プx博士,或做博士后。二是根據學科發展需要,選派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訪學進修。
該學科還注意集結各方面人才,吸收相關學科的中青年學者充實隊伍,組建一支文理工交叉的研究團隊。比如,外語專業的陳佑林、黃忠廉教授,計算機專業的胡金柱、何婷婷教授,古典文獻學專業的高華平教授等,先后加盟該學科,承擔學科項目,進行中外語言對比、中文信息處理、漢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相關學科人員的加入,使該學科隊伍的知識結構得到了很大改善,研究領域也得到了拓展。
人才培養:重視素質 提高能力
該學科一向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曾培養出李宇明、蕭國政、徐杰、蔣平、儲澤祥、李向農、吳振國、汪國勝等一批知名的中青年學者,得到學術界的贊譽。
該學科先后增設了“中外語言對比”和“中文信息處理”兩個專業方向,從漢語、外語、計算機等不同專業招收博士生,與外語、計算機等專業的導師合作培養,F已招收3屆學生,他們都在從事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
在研究生的培養層次上,該學科實現了兩個拓展:其一,由過去比較單一的科學學位教育拓展到專業學位教育,培養了多屆教育碩士,還開辦了三屆高師班。其二,由中國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外國研究生教育,5年里,先后招收了新加坡、越南、韓國、泰國、蒙古、俄國、烏克蘭、匈牙利等國的47名留學生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特別是,該學科從2001年起,與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合作,聯合開辦了“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留學生班,為新加坡培養高層次的華文教師。現已招收3屆,畢業1屆,培養質量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5年里,該學科在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等出版社出版著作32部,在《中國語文》、《方言》、《當代語言學》、《語言文字應用》、《語言研究》、《世界漢語教學》、《古漢語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60余篇,其中《中國語文》7篇,CSSCI論文110余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