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7屆的畢業生來說,現在已經進入找工作的高峰期。作為初出校門的職場菜鳥,總是有很多同學覺得應對面試非常力不從心。
如何應對面試其實也是大有學問。下面列舉出無數經驗人士總結出的應聘者應該重視的問題,以及需要提升的技巧,助你順利晉級“面霸”。
不要遲到
在能夠做到規避遲到的情況下,請不要遲到、不要遲到、不要遲到。(重要事情說三遍)請相信,早到是禮貌和謙遜的表現,可以為第一印象加分。
如果還是遲到了,應該如何應對呢?控制遲到的時間。如果實在趕不及了,也請盡量把遲到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因為很多時候,大部分面試官可能在面試前還在開會或者伏案工作,需要一點時間稍作完結,所以會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一點。而10分鐘是一個擦邊球的時間,感覺不會太長還可以接受。
如果實在遲到了一陣子,請端正態度,趕緊誠意地說“對不起”,對不起三字要加重,最好重復多幾遍。之后,如果面試官詢問遲到的理由,可以用臨時處理緊急事情等理由盡量將你的遲到變成情有可原,并盡快轉移話題。切忌不要以睡過頭、堵車、公司難找等原因作為遲到的理由。因為這些在面試官眼中,都不算理由。
自我介紹時突出重點
自我介紹,不管去什么類型的公司都會遇到。這個環節是開場白,其實是考察一個人邏輯思考能力、表達能力、重點提煉能力。直接影響面試結果,所以請不要掉以輕心。多年實操的經驗反映,有兩種常見的錯誤:
第一種,缺乏自信,毫無頭緒,一句話結束。開始往往是這樣的:您好,我是來自xxx大學2016級的學生,我叫xxx。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種:散文朗誦,邏輯混亂,冗長繁雜。
正確的做法是:自述宜短不宜長,時間控制在3分鐘之內。在簡單陳述自己的求學經歷后,就應該抓緊時間講重點。把大學和實習過程中跟該企業、該崗位相關的經歷、經驗重點陳述出來,并注意彼此之間的時間順序和關聯性。
自信微笑,一氣呵成。自述時整個狀態應該輕松自然,保持一定的微笑,邏輯連貫,觀察面試官的反應,以隨時做好后續補充和互動的準備。結束時,不要說我講完了,而要說您看還有哪些需要我重點說明的?或者您看還有哪些需要我補充的?
接招面試官的一問一答
介紹環節之后就是問答環節。由于涉及到互動,現實中各種場景無法一一呈現,提供一個較簡單的策略是:快速判斷面試官類型,從而采取合適的談話互動方式。當然,這個環節,需要靠同學們通過實戰增強。
這里列舉幾種比較典型的面試官及應對舉措:
第一種,直接+凌厲型,這種類型的面試官一般理工科出身,從事專業崗位,喜歡單刀直入,不廢話,問題也較多集中在專業方面。這種情況,需要認真細心,針對問題回答,邏輯清晰地進行分點陳述,爭取答到點子上。不要兜圈子,不要試探。
第二種,婉約+繞圈型,多為女性,她們往往在問問題的時候,喜歡拉個家常,體現女性特有的柔性管理。比如突然問道:“你最想去的旅游地點是哪里呢?”這樣的問題,不要回答說我想去冰島看極光這類極富個性和冒險的答案。如果事前有做功課,了解到該企業與國外哪些地方有合作,可以以這些地方為答案,盡量貼近該企業的企業文化。
第三種,沉默+短句型,這種類型多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喜歡用寡言制造出一種壓力氛圍。他可能不會問很多特別具體的問題,而是開放性地提問:“這種情況你的想法是什么?”或者“這種情況你怎么處理?”回答的時候,要邊答邊辨識,觀察對方對答案是欣賞還是否定,因為開放式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講多或者跑題,要從對方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回答。盡量做到自信沉穩,收放自如。
面試官請你提問時,應該問什么?
對應聘者的了解基本結束時,如果對應聘者感興趣,大部分面試官會禮貌性地介紹一下公司情況,然后問:您還有什么問題?或者您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么?
不要問:現在經常會加班嗎?工資大概有多少?五險一金都有么?……這些集中關注個人待遇的問題。這些問題會讓企業覺得應聘者是個計較且愛講條件的人,從而留下不好的印象。此類問題適合企業發出錄取意向后,簽署合同前,與HR具體詳談。
也不要問:什么時候會有下次面試?報道的時間是什么時候?……等瑣碎的問題。此類問題,會顯得應聘者格局不大,只關注得到工作,而不是如何與企業共存和發展。,如果企業對應聘者有意向,這些小問題都會通過HR部門另行通知。
可以問的問題有:這個項目接下里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如果我進入團隊,我的重點工作將是什么?您覺得我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善……此類關注公司業務發展或具體工作的問題。這將有助于體現應聘者對工作的高度興趣以及積極融入的姿態,也能從面試官的回答中了解到更多的企業信息和對人才的需求。
最后,就算有一兩次失敗也請不要灰心,“面霸”也是需要不斷練習和總結經驗才能拿到心儀的offer,多爭取面試,不斷改善自己。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