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大三就要寫簡歷,不到大四就要去實習,不到畢業就要跑招聘。慌慌張張、匆匆忙忙中,似乎大學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就業。畢業季的學生們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也不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他們只知道就業越快越好,否則就會被冠以“啃老”的名號。
慢就業成啃老?
而事實上,除了那些不得不一畢業便就業的,還有很多人打算慢就業。這個要求乍聽之下并無大礙,但當你聽說誰誰誰家的兒子,畢業半年多還沒找工作時,“啃老”這個詞一定第一個出現在你腦海里。明明有自己的打算,卻抵不過一句“啃老”的風言風語,再堅定的信念,在輿論面前直接被秒成了渣渣。于是,趕鴨子上架被逼著就業的也不少。
針對這種現象,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太過懶惰,如果學校、社會、家長不步步緊逼催促就業,他們沒準真的想逃避,一輩子啃老。也有人說,如果挑都不挑,撿都不撿,隨隨便便簽一個公司,只為滿足“快就業”的要求:父母想我快點找工作賺錢,學校想我快點簽下三方換初次就業率,社會上不想看到這么多的“無業游民”。那我的想法我的打算呢?我想考研二戰,我還想趁這個機會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為什么這些慢就業形式偏偏就叫不務正業?
盲目就業缺失幸福感
很多人說這些都是虛的,只有工作和賺錢是實實在在的。這種言論跟結婚不過是兩個人過日子,不在乎有沒有感情豈不是一樣?很多人像渴望愛情一樣渴望一份滿意的工作。然而,如果對待工作沒有熱情、沒有熱愛,存在疑惑、存在迷茫,你期待的價值感、滿足感、成就感都不能在其中體現,難道這就是對的?多少人一畢業就開始了工作,不是自己想做的,卻錯過了更多選擇的機會;搞不懂自己適合什么,卻已沒有了想清楚的時間。
空白期是探索自己的契機
國外的學生會有間隔年,這一年一般是在大學入學前。很多學生在這一年里面去旅游、去見識,去認識不同地方的人和物,去結交不同背景的朋友,進而發現自己的興趣,自己適合的東西。而我們沒有,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就是不許有一絲一毫的空白。胎教、早教、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每一個環節絲絲相扣。看似很合理,但卻剝奪了我們自由思考的時間,一味的灌輸,卻沒有給我們機會自我消化自我發現。而到了大學畢業,當這個體制教育已完結時,我們依然要忙不迭地按照社會的意愿去繼續下一項“義務”。
對于主流來說,畢業生應該做的就是盡快找工作。那么,花點時間挑三揀四不重要嗎?認識自己不重要嗎?冷靜下來思考不重要嗎?如果沒有這樣的挑三揀四,怎么保證自己有個好的起點好的平臺?如果不能認識自己,怎么確定一份工作是否適合是否喜歡?如果不是思考,怎么知道自己期望的價值會在哪里體現?家長們,請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會在這種打了雞血的大氛圍中浴火重生,他們更有可能魂飛湮滅。畢業生們,請把你們的熱血冷卻下來,準備考試也好,出國游歷也好,陪陪家人也好,只要你能花時間思考、試探、發現,而非盲目就業,在這段空白期中把磨刀的功夫做足了,那么就業這把硬柴,還愁砍不斷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