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題:
34.(1)從真理和價值辯證關系看,為何人們會對AI技術產生多種多樣的看法與評價
(2)如何理解“用好AI關鍵還在人類自身”
35.(1)如何理解農村人口脫貧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
(2)東溪村脫貧致富之路對我國實施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啟示?
答:(1)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貧困地區經濟有所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有了長足進展。但是,我國仍存在眾多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是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氣著力解決。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因此,堅持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發展和現代化是關鍵,而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是瓶頸。
(2)精準扶貧意味著將扶貧工作單元從區域瞄準轉向農戶瞄準,在區域發展格局下更加注重扶持貧困農戶發展,同時,精準扶貧方略將社會保障的兜底作用與扶貧開發的增收作用相結合,并通過精準扶貧,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讓一個人掉隊。此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36、(1)長征的勝利既是“中國革命力量生存發展新的落腳點”也是“中國革命事業勝利前進的出發點”
(2)如何理解“長征永遠在路上”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7、2015年五一勞動節前夕,講述了8個工匠“八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節目播出之后,很快引起社會熱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里,相關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就超過了3560萬次,人們發現,走入鏡頭的工匠們,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立足于本職工作,敬業奉獻,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者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的奇跡。在2016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工匠們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令人高山仰臥=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36年一直從事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工作,以國為重、扎根一線,是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面對很多企業試圖高薪聘請不為所動,他說:“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這也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
“工匠精神”是一種工作態度,在工匠們的心目中,制作出來的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高鳳林在36年的工作中,攻克了200多項技術難關,經他的手焊接了140多火箭的發動機,焊接的焊縫總長度達到12萬多米,沒有出現過一次質量問題,他先后獲得過部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組倫敦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等獎等30多種獎勵,而這沒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的工作或許會逐漸被機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卻不可能被代替,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具有歷史悠久而技藝高超的手工業,薪火相傳的能工匠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傳世佳作,我們今天弘揚“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傳統工匠技藝的留念,而且是對一切職業的道德呼喚。“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制造業的需要,也不僅僅是企業家的需要,它代表一個時代的氣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業追求與人生態度。
摘編《中國青年報》(2015年5月11日)、央視網(2016年4月22日、10月9日)等(1)“工匠精神”的實質是什么?(5分)
(2)為什么說弘揚“工匠精神”是“對一切職業的道德呼喚”?(5分)
38領導人峰會在這里隆重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
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除了G20成員,還有8個嘉賓國領導人以及7個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人們希望中國智慧能為長期疲軟的世界經濟準確把脈,找到病根,開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良方。
中國一直是G20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今年肩負起G20峰會主席國的重任,躍變為全方位的協調者和強有力的主導者。本屆峰會尚未開幕,習近平主席就和奧巴馬總統先后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了中國和美國關于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不僅提前向峰會送上一份“大禮”,也為會議定下了以建設性伙伴關系處理各項議題的基調。
在中國的精心組織和與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峰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發表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就推動世界經濟增長達成許多重要共識;聚焦創新、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方式,制定并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二十國集團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2016年二十國集團創新行動計劃》、《二十國集團新工業革命行動計劃》、《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等28份成果文件,明確了世界經濟的前進方向和具體行動計劃,以期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拓展新疆界;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第一次集體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在二十國集團歷史上具有重要開創性意義;強調二十國集團成員雖然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但推動經濟增長的愿望相同,應對危機挑戰的利益相同,各方應該“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堅定前行、共抵彼岸”。習近平主席特地用“橋”來比喻二十國集團,稱其為“友誼之橋”、“合作之橋”和“未來之橋”。
中國在本次峰會上發揮的巨大作用,得到與會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的高度認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贊賞杭州峰會,稱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作出了杰出貢獻;尤其是推動峰會在“說易行難”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上制定行動計劃,更是歷史性的貢獻,向世界展示出卓越領導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6年9月4日、9月5日、9月6日)
(1)結合當前國際環境,分析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主題的現實意義。(6分)
(2)習近平主席用“橋”比喻二十國集團,體現出中國怎樣的外交理念與世界情懷?(4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