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哪所學校畢業生的月薪輕松越過萬元門檻?本科畢業繼續升造的學霸學校是哪家?他們留學時最向往的國家和學府又是哪個?哪里的畢業生能幫你培養出棒棒的“牛娃”?哪所學校還公布了求職成本和所獲offer?……
截至昨天,本市已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20所高校“曬”出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交出人才培養質量的成績單。多所高校還首次公布了“不就業”和“創業”人數。本報精心盤點了一組數據,助您真正讀懂報告。
Q:平均稅前月薪7733元,“碾軋”無數人?
A:上海財大應屆生就業薪酬又上漲
上海財經大學驕傲地將此次發布結果定義為“出彩就業成績,百年華誕獻禮”。的確,根據該校公布的畢業生薪酬,會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根據上海財經大學2016年度就業質量報告,2016屆畢業生共3643人,男女生比例為1:1.45。畢業生總體升學比例23.23%,其中,本科生升學比例逐年提升,從2012年的28.53%增加到2016年的39.9%。同時,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財大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96.07%,簽約率90.12%。
薪酬水平堪稱學校的一張靚麗的“名片”——該校2016屆畢業生平均稅前月薪7733元,較2015屆畢業生6940元的平均薪酬又上漲了11%!這個數,甚至超過了部分已經工作好幾年的小白領呢。
進一步來看,在就業的畢業生中,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稅前平均薪酬分別是7121元、8227元、10138元。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平均月薪最高的前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托(9750元)、商業連鎖(9417元)、新金融(8661元),在這些行業領域就業的碩士生,月薪都在11000元以上。而從不同崗位的薪酬看,前三名分別是精算(10957元)、行業研究/投資分析(8869元)、投資銀行類(8675元),在這些崗位就業的碩士生月薪都在10000元以上。
從分學歷行業流向看,碩士畢業生進入金融業比例最高,達64.99%;本科生35.67%,博士生28.42%。另一方面,上海財大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呈密集分布之勢,有52%的畢業生在審計、行業研究/投資分析、客戶經理、銀行輪崗以及管理培訓生等崗位就業。
Q:女生不敢讀、讀不好理工科大學?
A:上海交大女生簽約就業比例高于男生
曾經被調侃多年的理工科院校女生少的傳言,這些年正一步步被事實擊穿。從上海交通大學的男女生比例來看,明明還好啊。
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畢業生共8336人(不含港澳臺及留學生),其中,博士生1313人,碩士生3624人,本科生3399人。截至2016年10月31日,2016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8.96%。其中,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為98.65%、99.28%和98.86%。
畢業生中,男生5123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1.46%;女生3213人,占畢業生總數38.54%,畢業生男女性別比例為1.59:1。
其中,男生就業率為99.16%,女生就業率為98.63%。從畢業去向分析,女生簽約就業比例高于男生,達到61.53%,而男生國內升學和出國(境)深造的比例高于女生,靈活就業比例兩者較為接近。
在薪資方面,上海交大也是大大的了不得。研究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2.22萬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0.29萬元,碩士畢業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2.25萬元,博士畢業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2.10萬元。總體來說,薪資和學歷是成正相關的。
Q:“學霸”到底有多愛求知問學?
A:復旦大學本畢業科生深造率最高
復旦大學2016屆畢業生繼續深造人數2186人。以本科生為例,近三年的國內外繼續深造比例均保持在60%以上。2016年達到了65.73%,相較2014和2015年分別提高2.29%和0.64%。
此外,復旦2016屆畢業生出國出境深造人數1084人,占畢業生總數的14.28%。其中本科畢業生出國出境深造人數為909人,占本科畢業生人數的33.60%。復旦方面對此評價為“彰顯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延續性的優勢”。
與之不相上下、常常你追我趕的交大,2016屆本科生畢業深造率也超過60%,達到了65.31%,其中國內升學率為36.01%,出國(境)深造率為29.30%。
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畢業生中選擇國內升學的共有1810人,絕大多數留在本校,共有1607人,比例為88.79%;其次C9高校(除本校外)有92人,比例為5.08%;第三位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有46人,比例為2.54%。到重點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C9高校)深造率達到94.98%。
除本校外,錄取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人數排前三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別是復旦大學(40人)、北京大學(19人)、清華大學(18人)。
交大畢業生中選擇出國(境)深造(含出國做博士后)的學生共計1162人,其中博士生48人,碩士生118人,本科生996人。
出國(境)深造目的地上,上海交通大學有69.10%的畢業生選擇美國高校,數量上遠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其他出國(境)深造目的地國家、地區依次為:英國(69人)、澳大利亞(49人)、中國香港(38人)、德國(36人)等。
Q:就業未來屬于“誰能教好你家的娃”?
A:華師大畢業生持續大批量投入教育行業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華東師范大學2016屆畢業生中有52%的畢業生進入了教育行業,大多數進入了初、中等基礎教育的名校。
由于房地產和互聯網金融行業需求出現了大幅度萎縮,公務員和大型國企、外企需求不足,以基礎學科和文理見長的這所師范大學所面臨的就業壓力雖進一步增加,但是,基礎教育行業、教育培訓機構、計算機軟件、信息行業等需求旺盛,畢業生供不應求。
調查發現,不論是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還是在中西部地區,進入教育行業的畢業生比例都是最高的。在上海地區,在本科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占在上海就業的畢業生總數的45.94%;在上海地區就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分別占了46.05%和64.29%。而在上海地區就業的高職生全部從事教育行業工作。
調查顯示,畢業生進入基礎教育重點學校的情況良好,在基礎教育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大批進入華師大二附中、上海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寧波市鎮海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合肥市第一中學等國內知名學校就業,并且比例呈逐年上升態勢。
在700名簽約上海市基礎教育單位的畢業生中,有35%的畢業生簽約單位屬于省市級示范學校或幼兒園。在高等教育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有359人,簽約重點大學共108人。其中簽約985大學69人,簽約211大學38人,另有一人簽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
然而,略令人難受的是,進入教育行業的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仍然低于其他行業。
根據問卷調查反饋,該校2016屆畢業生實際薪資水平為:博士生8006元、碩士生7432元、非免費師范本科生5893元、免費師范本科生3901元、高職生4613元。教育學本科生的平均月薪為3969元,本科免費師范生的平均月薪3706,非免費師范生平均月薪為4805元,而教育學的碩士和博士的平均月薪分別為6869元和8800元。
可見,隨著學歷的提升,不同學歷階段的畢業生收入也隨之遞增。但是,作為薪酬增幅有限的教育行業就業的畢業生薪酬低于非教育類單位畢業生薪酬仍是眼下的一大痛點。
Q:一些“國家戰略”行業愛上哪兒找人才?
A:上外小語種專業學生趕上了“好時節”
上海外國語大學絕對是“女多男少”,根據學校發布的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看,2016屆上外本科畢業生共計1465人。其中,男生385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6.28%;女生1080人,占73.72%
從專業看,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教育技術學、越南語、希伯來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專業的本科生就業率均達100%。從企業招聘的人才需求看,小語種人才頗為吃香。以金融業為例,由于國有銀行都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有了招募大量小語種儲備生的需求,且語種需求越來越多。
在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大背景下,會語言、懂技術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長,2016年在上外招聘的市場需求體現尤為明顯,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如互聯網開發和應用、海外新媒體運營等崗位的需求比例大幅提升,而小語種翻譯、海外市場、國外客戶關系等崗位也有所上升。
2016年,市場對俄語、波斯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土耳其語人才需求量非常大,這說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上外非通用語專業的學生就業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目前,上外共有40個本科專業,包括26個語言類專業和14個非語言類專業。而從2016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看,上外畢業生錄取外交部等國家重點單位人數穩步提升,畢業生海外求學(工作)的人數比例持續增長。
據統計,該校2016屆畢業生薪酬水平人均為6520元,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月薪10000元以上的學生,基本集中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是互聯網服務領域。
Q:誰是最“小而美”的學校?
A:上音上戲兩家畢業生較少簽約率不低
相比于部分部屬院校動輒八九千體量的畢業生,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顯得特別“小而美”,都只有500多個畢業生。
其中,上海音樂學院2016屆畢業生共537人,比2015屆增加了35人,增幅為6.51%。其中本科畢業生373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69.46%;碩士畢業生145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27%;博士畢業生19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3.54%。
從2014年至今,本科生及碩士畢業生的人數逐年上升,博士研究生的人數相對持平。截至去年8月25日,上音2016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5.90%,與去年同期相比,全院的就業率基本持平,簽約率為40.97%。從畢業生就業單位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教育(占43.66%)以及文化藝術業(占23.94%)這兩個行業。教育業已經成為上音學生畢業后的首選。
上海戲劇學院2016年實際畢業生人數為50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碩士研究生67人,本科生426人。總體就業率為98.41%,總體簽約率為39.64%,從就業率情況來看,研究生、表演系、導演系、電影電視學院、音樂劇中心的就業率為100%,舞美系、戲文系、創意學院的就業率低于學校總體就業率,所有院系的就業率都超過94%;從簽約率情況來看,本科各院系中戲文系、舞美系、創意學院的簽約率較高,戲文系最高為52%。
就業趨勢解讀
人才培養定位和畢業去向關系緊密
總體來說,高校的辦學優勢、人才培養定位正和畢業生就業去向呈現日趨緊密的關系。
從上海財大披露的相關畢業生就業情況看,這所滬上財經名校的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和崗位高度集中在經濟領域。上海財大2016屆就業的畢業生中,有近五成“扎堆”金融業,其次是會計師事務和咨詢業,而在金融行業中,銀行仍居首位。
從就業單位所屬行業來看,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三個分別為:制造業、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博士生到衛生和社會工作就業的比例最高,碩士生到制造業就業的比例最高,本科生到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的比例最高。
從就業單位分布結構來看,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以企業為主,其中居首位的是國有企業,比例達到21%,其次是醫療衛生單位,比例為20.51%,再次為三資企業,比例為18.35%。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來,學生就業單位分布結構發生明顯變化。2014年,畢業生到三資企業就業的比例最高,國有企業名列第二;2015年,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并重;2016年,國有企業居于首位。這也是學校積極鼓勵學生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引導學生到國家重點領域、關鍵行業等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建功立業后的一項成果。
華東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與學校專業特色同樣較為吻合,根據對畢業生就業行業流向分布的統計結果,2016屆畢業生流向“制造業”的人數比例最高,為43.82%,其后依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98%)、“金融業”(8.6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33%)、“批發和零售業”(4.36%),與學校專業設置、學科特色較為吻合。
調查結果表明,11.59%的華理畢業生認為所學專業知識運用程度高達100%,64.66%的畢業生認為能夠運用50%-75%的專業知識,總計76.25%的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較為對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多所高校首次公布“不就業”和“創業”人數
今年的報告中還能看到一大趨勢,那就是多所高校首次大大方方公布了“不就業”和“創業”的畢業生數。
財大這一屆學生中,有133名學生選擇暫不就業,另外,有12名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而對于部分學生暫不就業的現象,報告稱,“其實他們一直有個小目標,學校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除了部分畢業生因考研未考取心儀院校或未申請到理想海外院校而在繼續努力外,也有一些學生選擇畢業后暫不就業,或先去旅行看世界,或放下腳步調整、給自己未來發展騰出空間和時間。
復旦大學未就業學生153人,自主創業26人;上海交大暫不就業2人,比例為0.34%,直接創業的有24人,其中本科生8人,碩士生11人,博士生5人,創立企業20家。創辦企業涉及咨詢服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媒體、材料科技、設備儀器等領域。
華東理工大學26人因繼續考研或申請出國等原因暫不就業,2人因為準備考博而選擇暫不就業。同濟大學也有73人自主創業,其中博士3人,碩士40人,本科生30人。
對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指出,90后的就業理念遠比外界想象的更趨于成熟與理性,應理性、寬容看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