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的備考也正式開始了,可是翻開書滿眼黑乎乎的文字也許讓不少考生看了心煩意亂,其實這說明了考生對考研政治的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不了解,今天我們就簡要談一下考研政治各部分的特點和應對方法。
現行考研政治大綱規定的考查內容共分五部分,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約占22分;二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約占30分;三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約占14分;四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約占18分;五是“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約占16分。這五個部分是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的必修和選修課組成的,也是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集中體現。這五門課程的開設各有其目標和功能,對于考研復習來說就需要具體分析各自特點,找出其備考方法。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系統講述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基本教材,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考研政治中理論性和系統性最強的一部分。同時,在考試中,這部分的試題也是取材最廣泛,命題最靈活,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部分。 因此,對于本部分的學習,考生應當在理論的體系性和邏輯性方面下大功夫,認真研讀教材,深刻理解每個考點及其相互關系,重在構建理論體系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同時,對于每一個考點的針對性練習也必不可少,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來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并提高對考點的敏感度。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著重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及其基本內容,系統闡述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和現實運用。這一部分的政策性和現實性極強,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當前社會直接相關。這要求考生把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并且要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歷史和現實問題。在考試中,這部分傾向于考查理論和政策的內容,同時更易于考查理論和政策的原因和措施。 因此,對本部分的學習,考生應更加注重結合歷史和現實去理解和理順兩大理論體系,并且尤其關注社會熱點與理論考點的結合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和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話語體系與價值取向,熟練運用黨中央的理論精神、思維方式和政策去思考和解決各類試題。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描述中國從鴉片戰爭到改革開放170多年歷史的基本教材,根據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內容可分為探索時期、革命時期、建設時期三部分,講述中國歷史,但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史。本部分的線索性和多維性較強,需要考生從宏觀和微觀、從橫向到縱向梳理各時期各方面的歷史事實和相互關系。但同時,本部分并非只關注歷史事件,而更關注的是歷史事件的原因、意義和關系,即不僅重“史”,更重“論”。在考試中,則更傾向于考查歷史背景、歷史意義和歷史線索。 因此,對本部分的學習,考生應在從各角度把握歷史史實的同時,更側重于掌握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重要意義和歷史啟示,答題中要做到“史論結合”。同時,在學習本部分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比如要掌握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等基本規律,對于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會有很大幫助。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闡述黨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和規范的基本教材,其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具有教化性和規范性。在考試中,除了少量考點具有一定理論性,大多題目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因此,對本部分的學習,考生宜側重于重點概念和重要規范要求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考生要關注社會思想道德方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思想和道德及法律方面的發展。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包括兩部分,一是“形勢與政策”,在考試中只考查選擇題,占6分,二是“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只考查一道分析題,占10分。雖然考試形式不同,但二者考查的內容則都是本年度內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社會熱點,尤其是那些具有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的推動社會變化的國內外重要事件。 因此,對本部分的學習,考生則需注重平時對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的關注和積累,綜合思考熱點事件的影響和意義,以及所涉及到的各方關系和變化狀況等內容。
總之,考研政治各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學科特點,由此,各部分的備考策略和方法亦應有所不同,考生如能準確認識和把握不同部分的特點和備考策略,則政治的備考將會變得非常輕松,事半功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