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教授、博士生導師
地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00871
電話:86-10-62765114
Email:jhshi@pku.edu.cn
接待學生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
►教育背景
經濟學博士,日本大阪大學,1996-1999
經濟學碩士,上海財經大學,1985-1987
數學學士,南京大學,1978-1982
►工作經歷
2007.06--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任教
2000.02--2007.06,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
1989.02--1996.10,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任教
1987.09--1989.02,上海財經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任教
►研究方向
國際金融理論、貨幣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市場、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匯率政策在應對通貨膨脹中的作用》(主持人,已完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對匯率和宏觀經濟的影響》(主持人,已完成)
北京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WTO之后的中國經濟》之子項目《WTO之后中國金融危機防范》(主持人,已完成)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金融創新與長期經濟增長》(主持人,已完成)
►主要作品
學術論文:
“匯率與通貨膨脹”(與張巖、孫航合作),第七章,《中國通貨膨脹走勢和應對策略研究》(張健華主編),科學出版社,2013年
“匯率變動與通貨膨脹”,《中國金融》2011年第18期
“中國應對資本流入的政策選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3期
“匯率傳遞理論文獻綜述”(與傅雄廣合作),《世界經濟》,2010年第5期
“投機攻擊與中央銀行干預策略”(與李苗獻、趙留彥合作),第八章,《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路徑與策略》(韓立巖、王允貴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年
“現實的選擇:力推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國際貨幣體系”,《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5月16日,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轉載。
“從上世紀70年代滯脹看當前世界經濟形勢”,《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7月12日
“基于ARCH類模型的VaR方法在外匯風險計量中的應用”(與劉瑾合作),《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第8期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與傅雄廣、許偉合作),《經濟研究》,2008年第7期
“需要關注美國房價下跌及其影響”,《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10月12日
“升值是央行應對通脹的有效手段”,《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9月27日
“匯率虛無論是膚淺的認識”,《南方周末》,2007年8月16日
“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意義、進展及評論”,《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第11-12期
“中國開放資本賬戶的意義”,《經濟觀察報》,2007年6月4日,CHINADAILY,2007年6月22日轉載
“對我國外匯儲備問題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第3-4期
“中國發展與東亞經濟一體化”(與李克、張燕生對話),《展望中國2007》,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編,2007年2月,中信出版社
“人民幣升值是緊縮性的嗎?-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07年第1期
“為什么東亞貨幣需要對美元升值?”,《國際金融報》,2006年03月24日
“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際經濟評論》,2006年第3-4期
“中國資本帳戶自由化的戰略”(與ShinjiTakagi合作),《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11-12期
“高儲蓄真是兩難的嗎?——與麥金農教授商榷”,《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5卷第1期
“怎樣正確分析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7-8期
“人民幣一次性升值是否可行?”,《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5月16日
“匯率浮動的一種技術分析”,《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5月2日
“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失調:1991-2004”(與余海豐合作),《經濟研究》,2005年第4期
“美國節儉了世界將會怎樣?”,《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4月18日
“產出不確定,信息不對稱與雙重危機發生機制”(與郭美新合作),《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4卷第3期
“中國城市居民預防性儲蓄及預防性動機強度:1999-2003”(與朱海婷合作),《經濟研究》,2004年第10期
“金融創新與長期經濟增長”,《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9期
“東亞金融貨幣合作:短期,中期和長期”,《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第9-10期
“基于信息的雙重危機模型及其在東亞危機中的應用”,《經濟學季刊》,2001年第一卷第一期
“外匯管制的經濟影響:兼評我國新外匯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問題》,1995年第2期
“農村工業區開發效益的綜合評價”,《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4年第10期
“論國際儲備體系的多元化”,《經濟與管理科學》,1993年第4期
“經濟性應作為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談一個長期以來被忽視了的問題”,《統計與決策》,1992年第5期
“調整江蘇出口商品結構的依據及其基本框架”,《江海學刊》(與肖海泉合作),1992年第1期
“論調整出口商品結構的客觀依據”,《國際貿易問題》,1991年第11期
“上海市就業結構的分析與預測”(與鮑曙明等合作),《財經研究》,1990年第4期
學術著作:
《國際經濟學》,(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匯率經濟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國際金融學》,(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
《江蘇出口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研究》,(合著),河海大學出版社,1992年
《國際投資與勞務合作》,(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所授課程
國際金融,貨幣經濟學(研究生),貨幣銀行學,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博弈論,高級宏觀經濟學II(研究生),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等
►社會職務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榮譽與獎勵
2004年,《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與經濟學雙學位項目》獲2004年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要完成人之一)
2003年,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
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基于信息的雙重危機模型及其在東亞危機中的應用”
2002年,獲北京大學安泰獎教金
2001年,獲北京大學安泰獎教金
1999年,獲FujiXeroxSetsutaroKobayashiMemorialFund研究助成獎勵
1998年,獲Kato Asao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獎學金
1996-1997年,獲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undation for Japanese Studies獎學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