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合肥工業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已公布,詳情如下:
合肥工業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合肥工業大學概況
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1995年,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為學校建校50周年題詞。60多年來,學校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已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榮傳統,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
學校占地面積199.39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17.6萬冊,電子圖書71.6萬種、131.6萬冊,中外文現刊2904種,中外文電子期刊約3.4萬種。學校設有19個學院、聯合共建的國家級科研基地3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中心1個、40多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國家甲級綜合建筑設計研究院、53個教學實驗室、15個校內實習實踐基地、174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4347臺(套),總價值4.58億元,實驗室基礎設施及生活、體育、文化設施配套齊全。
學校現有教職工3668人,專任教師1807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36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469人,占81.3%。國家“****”入選者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1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5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優秀教師3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9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4人、青年教師基金1人,在職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13人、模范教師7人、優秀教師11人。同時,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建筑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藝術碩士(MFA)、翻譯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9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5個;設有73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50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9200余人。“十五”以來,新增了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備案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工業培訓中心、機械工程實驗室、新能源利用與電氣控制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校,獲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28項;建筑學、土木工程和英語專業通過國家專業教育評估,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3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專業獲批省級特色專業;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4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獲國家級精品教材2門,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材獎6項,編寫教材249部,49部教材遴選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9項,省部級教改項目15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3項;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61所首批試點高校之一,啟動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土木工程”兩個專業的試點工作;學校還被批準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近幾年來,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24萬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始終堅持科學研究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瞄準國家戰略目標和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突出應用性研究、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加強自主創新為主線,進一步明確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并舉、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求支持、在貢獻中發展,倡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推動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來,通過連續開展“科技發展年”、“科技創新年”、“科技質量年”、“科技拓展年”活動,不斷提升學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學校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幾十項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近五年來,我校科研經費以每年40%的幅度遞增,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量以每年60%的幅度遞增,獲批國家科技獎5項,省部級一等獎15項。
學校外事活動日趨活躍,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漢諾威大學、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迪肯大學、韓國忠南國立大學等6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我校還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生聯合培養或出國留學項目,與美國、德國、英國、韓國等多所高校開展了“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赴德碩士生培養計劃”等多個項目;與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有交換生交流學習項目;來華留學生教育取得歷史性突破。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合肥工業大學全體師生員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凝煉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園文化,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爭先進位快發展,努力把合肥工業大學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鑄造合肥工業大學新的輝煌!
熱烈歡迎有志青年報考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
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生招生說明
一、我校2012年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2600名(最終的計劃以教育部下達指標為準),其中有114個(含自主設置)碩士學位學科和專業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700名;另外招收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900名,包括工程碩士、建筑學碩士、藝術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翻譯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會計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九種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涵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學工程、電氣工程等25個領域。另外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20名。培養方式有非定向、定向、自籌經費和委托培養四種,其中定向生和委培生在錄取過程中,其所在單位要與我校簽定《定向或委托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協議書》。
二、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和歷屆本科畢業生可報考我校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對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作要求)。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兩年或兩年以上(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425分,報考計算機學院、管理學院各專業還須符合報考專業規定的報考條件)的人員,亦可報考我校。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報考。
報考MBA、MPA、工程碩士中項目管理領域的考生還必須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經驗,或者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經驗,或者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并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工作經驗。
報考美術學的考生必須在合肥工業大學考點報名并參加合肥工業大學考點組織的考試。
考生年齡不得超過40周歲。網上報名時間:2011年10月10—31日,現場確認時間:2011年11月10—14日;考試時間:由教育部統一規定。報名地點:考生所在地招生報名點。
我校各專業、領域(除MBA、MPA、工程管理碩士和工程碩士中項目管理領域外)均接收推薦免試生。取得推薦免試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將本人簡歷及相關材料交(寄)到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經審核同意后,參加我校組織的推免生復試。研招辦為復試合格者出具推薦免試研究生接收函,憑此函辦理相關手續即可。
備注:各專業的具體報考、錄取條件最終以教育部2012年下達的相關文件為準。
三、獲碩士學位后或博士學位后工作兩年或以上,業務優秀的在職人員,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推薦,可以再次報考為本單位委托培養的碩士生。
四、我校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為4門(MBA、MPA、會計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初試科目為2門;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初試科目為3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初試科目中“業務課二”由教育部聯合命題,考試科目為“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各科考試時間為3小時(繪圖類考試考試時間為6小時),其中政治理論、外國語的滿分值為100分,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滿分值各為150分(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科目滿分值為300分);復試科目考試形式及具體內容由我校根據各專業的培養要求,結合其它知識和能力的考核決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復試課程及參考書目見48頁,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復試課程及參考書目見79頁)。
五、報名必備材料:本人身份證明、學歷證書原件(以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者,需交驗國家大學英語四級等級證書或成績單原件并附復印件)。
六、請認真填寫本人接收準考證的詳細通訊地址及聯系電話,以便及時聯系,同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七、考生必須按目錄所列選考業務課科目(不得自行選湊),考試科目名稱及代碼須準確無誤,否則后果自負。
八、初試合格后,我校擬錄取的考生皆應參加復試。
九、目錄中專業代碼前有“▲”者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名稱前有“★”者為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專業。
十、招生單位代碼:10359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郵 編:230009
電 話:(0551)2901228 傳 真:(0551)2904923
E-mail:hgdyzb@hfut.edu.cn 網 址:http://yjszs.hfut.edu.cn
十一、各學院聯系電話及聯系人
學院代碼 學院名稱 電 話 傳 真 聯 系 人
001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0551—2901513 0551—2901508 袁鳳華
002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0551—2901756—2306 0551—2903450 沈媛媛 黃國興
003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551—2904548 0551—2901362 翁 潔
004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0551—2901409 0551—2904435 曹彩萍
005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0551—2901385 0551—2904642 曹 航 徐 靜
006 化學工程學院 0551—2901547 0551—2901450 安 潔
007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0551—2901736 0551—2901736 劉雪平
008 建筑與藝術學院 0551—2901881 0551—2901517 胡曉鳳 宋 敏
009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0551—2901542、2901523 0551—2901524 羅玉華 胡淑恒
010 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0551—2919109 0551—2919106 武 敏 魯迎春
011 管理學院 0551—2904976 0551—2904976 榮 威
012 馬克思主義學院 0551—2901535 0551—2901478 王 梅 邱國俠
013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0551—2901506 0551—2901516 彭化慧 羅水忠
014 數學學院 0551—2902796 0551—2902500 王美琴 孫 琳
015 外國語學院 0551—2901703 0551—2901822 劉曉艷 李 俊
016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551—2901960 0551—2901960 王蘊文 陳一鍇
017 經濟學院 0551—2901481 0551—2901478 徐 旭 吳華清
018 醫學工程學院 0551—2901285 0551—2901285 王奇峰
019 MBA中心 0551—2904981 0551—2904985 陳先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