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同學們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打算考研還是找工作?對于兩者,你是如何抉擇的呢?
by姚立鵬
其實,這個我覺得各有利弊。
如果你對自己有非常好的規劃的話,可以考慮考一下研,可以在學術里面追求自己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可以追求自己對科學最真實的想法,可以有更好的臺階去想自己未來到底有什么真正想要的東西。
如果只是為了躲就業的話,這三年很有可能并不能幫到你什么,而且這三年還會繼續加重你對家庭的負擔。
就業的話可以讓自己更早的開始適應這個社會,可以讓你最年輕的三年投入到對自己職場的規劃中。
byax(中國礦業大學)
感覺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同學你考研的話,延緩就業壓力,推遲就業期的到來;
有些城市,有些學校能給研究所解決戶口的問題提高自身學歷,增強競爭力;
國家出臺了新的研究所擴招政策,考研相對容易,能夠拿到更高的文憑;
學術上有創見,可以沿著這個方向一直努力,畢業后獲得穩定的工作。
除非你對某個專業,某種學問有無法遏制的熱愛和相應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費自己的愛好和天才,繼續深造,終有一天會有建樹。
但如果考研只是為了規避和緩解就業壓力,建議不要考研,研究生畢業后壓力只增不減,而且會使你喪失積累經驗的機會,試想,2,3年內,你將與多少機會失之交臂。
還是自己權衡著看吧。
by莉莉
首先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適應能力強,放在哪都可以活,可以趁早去社會打磨;
如果你研究或者是學術方面的能力強,可以靜下心來學習,不怕枯燥,考研可能更適合你。
判斷自己的過程也是作數抉擇的過程。
認清自己的需求,父母年邁,有弟弟妹妹要供,你現在有掙錢的欲望,直接找工作可以緩解現在家里的狀況;
爸爸媽媽還沒退休有工資可以掙,或者家庭條件好,沒有后顧之憂,希望能夠再進一步進修,達到更高一個水平的只是學術境界,考研或者出國也許是你想要的。
認清自己的計劃
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大概的規劃,關鍵是,你對自己未來工作的定位,要是沒有對未來工作的清晰定位,那么去找工作又有什么意義呢?
一份工作不在于它的薪水有多高,更在于它是否是你喜歡的,是否有發展的。再者考慮工作和考研對你的影響,工作減輕家里的負擔,但失去系統學習新知識的機會。
考研進一步提升自己,但是失去提早在社會磨練自己的機會。有得必有失是真理,但是得失之間的權衡考量是你要做的。
讀研和工作的機會成本:
讀研的機會成本:工作后的收入,工作經驗,人脈。
工作的機會成本:研究生學歷,可能起點比較高的工作和更優質的人脈。
人作出決定的時候,到底是靠理性還是考靠感性,有人認為靠感性所做出的決定好像后悔率會更低,這個有待檢驗,但是真的,做出決定后,不讓自己后悔就是最成功的決定。
byGanesh(西安外國語大學)
這取決于你的職業規劃。但有一個標準,讀研一定要取決于你的興趣。
大學選錯專業的童鞋都知道,讀自己不喜歡專業的痛苦啊!如果為了一個功利的想法讀書,會非常辛苦。
在選擇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有讀書的欲望,而且可以忍受學業枯燥而產生的寂寞。再問問自己有沒有自己特別想為之付出的領域。
如果自己有讀書的欲望,也有擅長的領域,再問問自己有沒有就算“二戰”也要考上的決心。如果符合這三個要素那就馬上開始準備用心備考。
如果空有讀書的欲望,卻沒有擅長的領域。
筆者建議這部分學生先去工作,在工作中嘗試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瞅準方向,再準備深造。
總之,選擇比努力重要。金子只有放對位置才能發光。
我現在大二,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準備考研,因為我想進入更高層次方面,甚至以后可能會去國外讀博士。
還有我真的很喜歡寫論文這種的,而且我家的條件也允許我讀研。恩,就因為這些我覺得考研好。
by飛機
對人也對事,逢時也逢勢。變化太過多端,你絕無法早早定論。但是要我說的話如果你想要年輕的夢想一直堅持下去,不妨選擇讀研。
倒不是說參加工作就沒了方向,但總不如在學校,如果你想常常人情冷暖世事無常。
想早點賺錢完成愿望那就工作好了總之無論怎樣選擇多年過后你都會覺得慶幸當然也免不了后悔。
by戚可欣
1、首先你應該靜下心來想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考研還是工作。
2、多找老師溝通一下,讓他們來開導你,引領你走向你真正想要的哪個方向。
3、多去聽聽關于這兩個方面的講座,看看到底是哪個更加的適合你。如果你決定好考研的話,現在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你是否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那是否會沉下心來復習考研。
4、做好準備再決定。如果不可以就不要浪費時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