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復試分數線公布后,調劑系統相繼開通。調劑,給予那些不能進入報考院校復試或復試“被刷”的考生第二次選擇的機會。通過調劑,考生可以獲得研究生“入場券”。但部分考生把調劑當成“備胎”,不到萬不得已不愿意“委屈”自己“下調”,這種想法比較片面。無論是教育部還是招生院校,都希望通過調劑給予考生更多機會,為研考交一份滿意答卷。
首先,調劑可以調到好院校。很多報考重點院校的考生,向一般大學調劑時往往存有偏見。報考一區院校的考生,向二區院校調劑時也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戴著“有色眼鏡”觀望調劑這件事是極端的表現。因為有些院校預留調劑名額并非生源不足,而是希望通過調劑獲得更優質的生源,考生不要認為調劑就是“補名額”。這些院校可能沒有那些名校的綜合實力強,但學科排名遙遙領先,優秀但與夢想失之交臂的考生仍然有機會在這里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此外,一些二區院校教學質量并不差,如蘭州大學、云南大學的多個學科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考生如果調劑到這些院校的優勢學科,將來找工作時也是被“業內”認可的。
其次,調劑是教育部為考生準備的第二條通向成功的道路。教育部要求考生在研招網調劑平臺進行調劑,每次可以同時報兩個志愿,48小時后可以更換。這就給了不能進報考院校復試的考生到更多院校復試的機會。考生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了整個研考的過程。近日,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表示,考生“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相近專業讓考生在調劑時有了更多選擇。此外,教育部還提出“為方便考生調劑,招生單位應于4月15日前告知一志愿考生復試結果”,敦促招生單位盡快給出考生結果的同時,也為考生選擇第二次、第三次調劑爭取了更多時間,提高了成功概率。
調劑是研
按專業和用途劃分
(1)學術型研究生
根據我國的有關規定,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
目前,我國學術型學位按招生學科門類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12大類,12大類下面再分為88個一級學科,88個一級學科下面再細分為300多個二級學科,同時還有招生單位自行設立的760多個二級學科。普通碩士的招生考試主要是年初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簡稱“統考”),被錄取后,獲得研究生學籍。畢業時,若課程學習和論文答辯均符合學位條例的規定,可獲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2)專業學位研究生
目前,我國經批準設置的專業學位已達15類。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區別于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旨在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除了我們熟知的工商管理碩士(MBA)與法律碩士以外,還包括公共管理碩士、教育碩士、公共衛生碩士、體育碩士、軟件工程碩士、工程碩士、會計專業碩士、建筑學碩士、臨床碩士、藝術碩士、風景園林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等。
按學習方式劃分
(1)脫產研究生
脫產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全日制學習的研究生。
(2)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是指在學習期間仍在原工作崗位承擔一定工作任務的研究生。專業課要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計劃,并參加考試取得相應的學分。還必須通過國家專門設計的英語、政治及專業全國統考,合格后可以申請學位。學習、考試、答辯均需交納一定費用,一般全部下來在數萬元左右。目前只有經過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少數重點大學招收學位生,機會不多,而且必須征得工作單位的同意。隨著學位管理的加強,通過這條途徑來獲取學位的難度越來越大了。一般最終能夠通過答辯、取得學位的比例并不高。
目前,多數研究生招生單位只面向本單位職工招收在職研究生,有的單位面向本地區、本系統的職工招收在職研究生。
按報考類別劃分
(1)非定向研究生
是指在錄取時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單位,在校期間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其他生活待遇。畢業時應服從國家就業指導,在國家規定的服務范圍內進行安排或實行雙向選擇。
(2)定向培養研究生
是指在招生時即通過合同形式明確其畢業后工作單位的研究生,其學習期間的培養費用按照規定標準由國家向培養單位提供。
機會,也能走向研考的成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