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提升高等醫學教育的戰略地位,加強我國醫學本科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近年來,醫學教育標準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凸顯。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醫學教育質量,推動國際醫學教育標準的本土化,我國政府長期致力于“中國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系列研究和實踐,并探索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適應我國國情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和醫學專業認證體系。盡管我國在提高醫學教育質量上已經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存在各區域發展建設不平衡、各類學校定位不清楚、學生培養目標不具體、部分醫學院校擴招數量過大、師資和實習基地不足等問題。
基于國際國內醫學教育發展趨勢,要提升其戰略地位,尤其是國家醫改及健康中國建設中,要將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納入到國家頂層戰略設計中。同時,加強我國醫學本科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應在以下四方面著力:一是逐步建立起由學校、政府、社會組成的多元質量保障主體,形成以政府保障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的質量保障體系。既有利于豐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形式和手段、營造良好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社會環境,又有利于造就層次分明、分類科學、內容全面、手段多樣、評定公正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網絡。二是通過完善各類政策與措施的激勵機制,建立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權威的質量評估、認證等制度,營造良好的質量文化氛圍。三是研究制定各種法規政策,逐步培育科學、公正的第三方組織大力參與構建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同時加強對高校的自評和中介組織的他評進行監督和指導。四是對不同地區實施差異化的分類指導,如對欠發達地區開展精準幫扶等措施,以縮小區域間的不均衡,完善各區域的全面發展建設。
第二,與醫學服務需求對接,加強我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為適應社會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我國自實施新醫改以來對醫學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醫學教育供給與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依然凸顯,如院校教育規模與崗位需求數量和結構不匹配,畢業后醫學教育規模、結構與醫療衛生服務崗位實際需求統籌調控機制缺失,特殊專業的醫學人才培養建設不足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得以解決,將影響整個新醫改的進程。
建議在以下三方面加強臨床醫學的人才培養工作:一是國家在研究生培養規劃中,應加大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招生計劃數量和比例,加大對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經費投入,吸引優秀生源報考學術型研究生。二是加強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醫療服務崗位需求統籌協調,建立醫學教育各階段的規模和數量、培訓崗位設置、培訓基地設置、學位點設置、就業崗位需求的統籌管理、信息共享、頂層調控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和管理機制,完善醫學教育和衛生服務體系的互動機制。三是著力培養各類社會急需的醫學專業,如兒科、精神科、助產士等類型人才,建議設立康復治療學碩士和博士專業學位,以及獨立的助產士高等醫學教育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第三,應用“互聯網+”技術,健全互聯網高等醫學教育和互聯網醫療相互協作的新模式。一是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優質醫學網絡課程的開發,并通過政策引導,如完善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加強醫學院和社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實現優質醫學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以改善目前優質醫學教育資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狀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二是健全互聯網醫療新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可將醫生與老百姓更好地聯系到一起,尤其對于慢性病患者,醫生能夠遠程全天候觀測相關指標,以提供及時的預防、診治方案,也可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促進慢性病醫治新平臺的建立。(作者王松靈,系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