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3年前還只占研究生招生數量7%的專業學位碩士,2012年將攀升至研究生招生總額的三成。然而,不少公眾對專業學位碩士一知半解,學生亦憂慮重重,國家大力推崇的“專業學位”不斷遭受“含金量低”、“二等研究生”等質疑。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有何不同?專業碩士的行進步伐是否太快?在下一個3年,又將何去何從?
教育部下猛藥
2015年專碩與學碩1∶1
自2010年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的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安排。一直以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在職攻讀學位為主的局面被打破,專碩進入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主編何紅衛表示,推出專業學位是招生結構的一種調整,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國的博士生總數全球最多,學術型人才培養接近飽和,部分專業設置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應用型人才比較缺乏。
華南師范大學王建軍教授認為,從畢業生的出口看,碩士畢業生絕大部分是走向就業。如果碩士研究生全部采用學術型模式培養,這其中大部分人的就業能力,即職業適應能力和應用能力顯然是欠缺的。從行業需求看,許多行業的技術含量較高,隨著專業程度的提高,必須提高就業門檻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因此急需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加盟。從這兩個角度考慮,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是合理的,也是應該的。
作為一種全新的研究生形式,自2009年推出以來,全日制專業碩士一路高歌猛進。2010年高校開始減少學術型碩士,讓位于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到2012年專碩招生將占總招生數量30%,全日制專業碩士3年內急速擴張,大步走向“2015年全日制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各占50%”。據了解,廣東部分高校在2012招生中已經超額完成教育部的任務,專碩學碩招生比例已接近1∶1。
招生不樂觀
生源多數靠調劑
雖然專業學位研究生大幅增加了招生名額,但并未如預期般受到應屆大學生的熱烈響應,調劑生源占據相當比重,“實際上大部分專業沒有招滿。”廣外研究生處處長曾用強介紹,去年廣外專業學位招生數量從120人增加到300人,同時新設3個專業,但“法律碩士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60%以上的生源是依靠調劑的”。何紅衛坦言,專碩招生不是特別樂觀。
據悉,為了緩和招生不足的局面,教育部曾出臺特殊政策,允許報考學術型研究生的考生,可以調劑到專業學位碩士,反之則不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是在限制考生的選擇。“教育部門和高校可以增加招生計劃,可以調整招生數量,可以變換名稱折騰,但如果考生不買賬,擴招計劃就會落空,或難長久。”
不少學生對專業學位仍然心存疑慮。讀還是不讀,考生表示“很糾結”。
今年剛剛結束考試的研友“功夫鴕鳥”擔憂:專業碩士的英語試題不用復習也可拿到不低的分數,“低門檻”是否會影響學生質量?
剛剛順利保送翻譯碩士的小趙,卻不得不面對“二等研究生”的質疑。“絕大多數人覺得專碩不如學碩好,認為學生底子不硬,社會認可度也低,有的還只能拿‘單證’,很少有人會考慮報考專碩的。”
“我就在考慮要不要報專業碩士,少花一年的學費,就業可能更好些。”廣大應屆女生小雯重點咨詢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等市內高校的教育碩士,因為這類專業碩士有明確的科目設置,而且畢業后主要面向教育單位就業,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競爭更小。
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專家黃寶印則表示,全日制專業碩士不是“二等公民”,它和學術型碩士教育都是一流的教育。如果旨在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技能,又想獲取更高的文憑,全日制專業碩士是考生的首選。
專碩培養
多了實習少了一年
一些新增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的培養,則尚未體現出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差異。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如何實現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差異化培養,至今仍然打著問號。
去年,耿沛報考學術型碩士失利,繼而轉投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讀了一個學期以后,她發現課程設置和帶課老師與學術型碩士區別不大。盡管專碩與學碩分開上課,但“一樣的人上一樣的課,同樣修34個學分,只是學制不同。”耿沛表示,自己修的課程和學術型的課程完全一樣,但專碩多了幾個實習學分,“總結起來,就是多了實習,短了一年,貴了三千(專碩學費每年18000元,學碩每年15000元)”。
畢業前夕,當其他碩士畢業生為應付論文焦頭爛額時,南京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專業的小余卻緊張忙碌于普外科各項操作,因為等待他的是專家團挑剔的實戰考核。他的考場不在教室,而是在手術臺上,輔助普外科主任為胃癌病人開刀是他的考題。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適應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廣州大學研招辦俞老師表示,相較學術型研究生,專業碩士雖相對弱化科研論文發表要求,但有一整套嚴格的培養方案。比如專業學位的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更為靈活,學生必須有半年以上的實習,學生可以申請以實踐作品取代畢業論文。
“真正的差別應該在辦學理念、課程安排和培養模式上。”熊丙奇指出,目前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除了在名稱、學費、學制和社會評價上不同以外,“尚難看出招生模式、培養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實質性變化。”
盡管各高校均出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但由于學制、專業性質及師資力量的差別,專業碩士的發展情況參差百態。尤其是對于不少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實現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差異化培養并不容易。“專業學位剛出來不久,學校水平各異,大家都在探索。”何紅衛認為,社會應該多給一些寬容。
俞老師坦言,改革需要一個過程,學校對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的差異化培養模式還在探索當中。據悉,廣大正在嘗試突破以往一門課程由一位教師一講到底的獨角戲上課方式,一門課題由3~5位本校和外校知名教授以及社會著名學者共同承擔。
成長過快
引發“揠苗助長”質疑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人看好專業碩士的就業前景。“一個新生的事物總要在批判中成長起來,我們用實力證明。”2011級專業碩士小吳對未來充滿希望,“專碩學制短,以實踐應用為導向,報考學生相對少,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就業競爭力。”小吳認為,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可以立竿見影,學了就能用。
“相對于學術型學位,專業型學位未來在某些領域更有優勢。”何紅衛表示,學術型偏向理論,專業學位偏向應用,從長遠角度來看,兩者同樣具有競爭力,關鍵是學生本身的目標是什么。“新的東西出來,必然會有一個成長過程。”何紅衛表示,自己非常看好專業學位的發展。
然而,專業學位招生的快速增長,引發了“揠苗助長”的質疑。由于專業學位碩士和傳統的學術型碩士培養目標不同,必然導致在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也不盡相同。“專業學位的招生數量可以很快上去,但配套教育資源要及時跟進,卻并非易事。”
師資不足,是專業學位擴招后面臨的最大問題。“專業碩士的培養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對現有師資力量是個挑戰。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發的《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由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等指導工作。只是,問及“校外導師”,受訪的專碩學生都說“沒有見過”。
“推出專業學位不應該是調整學制,搞搞名稱就算。”熊丙奇表示,推出專業學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因為目標是正確的,就不管后果會怎么樣。“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夜完成,專業學位的推出需要一系列的配套。”熊丙奇認為,目前中國的師資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仍有待調整,不能為達目標,不管現實條件。
對于專業學位的前景,熊丙奇有自己獨到的看法。“目前,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政府辦學,如果不改變,將會重蹈覆轍。”他認為,政府可以制定方向和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引導專業學位的發展,但不能直接參與,具體的發展應該由學校自主決定,“教育部門和高校應當思考的是,怎樣增強學校辦學的自主性、靈活性,提高教育質量、樹立教育品牌,贏得考生信任。”
“如果在推進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會將好事辦壞。”王建軍教授認為專業學位的發展必須從三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嚴格把握專業的確定,所確定的專業一定要是與那些技術含量較高、專業程度較高的行業相對應的專業,以確保專業學位的社會認同度;其次,要防止一哄而上的“大躍進”做法,為了追求所謂政績,為了追求從數量上趕上某國而倉促上馬,忽視科學論證,忽視教育規律;再次,培養單位必須克服為了增收而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的想法,認認真真在方案設計、師資準備、培養過程等方面做足功課。“教育的事業是一項科學的事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從教育部到各高校都要遵循教育規律,將這件好事辦好。”
他山之石英美的課程型碩士
近年來我國開始嘗試的專業碩士培養,很大程度上是從西方已有的經驗中學習而來。西方很多國家在專業學位教育上起步較早,發展非常迅速。在西方,專業碩士被統稱為課程型碩士或授課式碩士(Postgraduatetaught),在攻讀形式上采取的是以授課為主的講授式教育,而研究型碩士(ResearchPostgraduate)接受的則還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研究式教育。
美國是世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二戰后美國專業研究生教育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規模不斷擴大,種類不斷增加,目前已經成為美國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在90年代,美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的比例已占整個碩士學位獲得者人數的55%以上。
哈佛大學2001-2002年度授予學位總數為6791個,其中學術型學位2438個,占36%,專業型學位4353個,占64%。從美國社會來看,很多行業把碩士專業學位看作是進入行業、個人發展提升的重要依據,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護理等領域。
英國碩士和博士層次也都按研究型和專業型兩個導向來培養。根據英國教育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2003年至2008年期間,英國每年授予的課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taught)(專業學位)學位數占授予研究生學位總數的比重平均為75%左右。
專碩VS學碩
|
||
|
專業學位研究生
|
學術型研究生
|
培養模式
|
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教學過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 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側重于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創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
培養目標
|
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的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 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 |
學制
|
2-3年(包含半年以上的實習時間)
|
3年
|
學費
|
只有少數公費,大部分自費
|
大部分公費
|
就業方向
|
應用型
|
研究型
|
畢業論文
|
學術論文和專業實踐(二選一)
|
學術論文
|
學位認證
|
大部分專業有雙證(畢業證和學位證)
|
雙證(畢業證和學位證)
|
導師
|
雙導師(學校導師和行業導師)
|
學校導師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