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高考錄取率達到72.3%,上大學已經是一種大眾化的選擇。而許多大學畢業生為證明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多地選擇考研。目前,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報名工作已經開始,報名截止日期為10月31日。這意味著明年的考研大戰已經拉開帷幕。有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考研的報名人數是140萬,2011年這個數字攀升到151.2萬。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的考研人數將會被繼續刷新。
媒體近期發起網絡調查,發現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偏愛熱門專業、青睞名校、偏愛“北上廣”大城市成為考研和就業的主要傾向。
考研動力:46%的網友為提高素質
記者從無錫市高校招生辦公室獲悉,2010年無錫考研確認報名人數為4424名,2011年確認報名人數達到了4767名,今年預計會再攀新高。
考研族懷揣著不同的想法走上了共同的考研之路。本報網絡調查顯示,18%的網友出于對自身專業的熱愛,希望在所學領域有學術成就;4%的網友為了提升文憑,彌補高考失利的遺憾;25%的網友想通過考研轉換專業,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46%的網友為了提高素質,用學歷增添自己就業的砝碼;7%的網友因為就業壓力大,以考研來曲線就業。在這群人中有來去匆匆的“醬油族”,也有執著奮戰的“釘子戶”;有“迫于生計”的落難戶,也有“追求時尚”的跟風族。
在媒體的網絡調查中,在職考研族人數高達42%,辭職報考人數占比33%。記者就考研目的隨機采訪了一些報考的同學。小程是無錫某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近年來單位新進了多名研究生,本科畢業的小程雖然覺得“工作內容本科生就能做”,但新人的高學歷還是讓她有點hold不住,“想想還是讀個研究生吧,畢竟在我們這個系統學歷還是很有用的”。南京大學(微博)2010屆本科廣電系的小武,重回學校逛跶之時給記者發了個消息,“今兒一直在學校里面轉悠,感覺很復雜。工作的人們一直扛著隱忍,學校的大集體生活直讓人羨慕。大家都在奮斗,女人味,國際范,公務員,這才是生活。”逛跶結束,小武辭去蘇州廣電的工作,加入了考研大軍,“我還年輕,不想就這么過”。
在江南大學的一處自習教室走廊,記者采訪了多名考研學生。工業工程系的小金說,“我們班大家都在考研,反正我也不急著就業,那就考一個唄。”數字媒體系的小章說,“還不是為了就業嘛,工作不好找,本科生工資還那么少,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小劉則說考研是因為就業難,父母家人都希望自己考研。小劉說,我們文科找工作難,找專業對口的更難,我總不能成為“畢剩客”吧。也許等三年,經濟形勢好轉了,我們找工作容易些。
考研去向:75%的網友鐘情一線城市
專業和學校的選擇是考研族兩大糾結點。蘇州大學廣告系的小任決定報考南京大學經濟系,“我對文科一點興趣都沒有,當初是陰差陽錯地‘被文學’了一把。我大學四年學得很痛苦。”對于跨專業的考試難度,小任說,轉考經濟系最大的問題就是數學。由于文科數學要求比較低,為了考研,在本科期間花費最多時間和精力的就是數學。“為了備戰考研,我現在幾乎每天學習12個小時,比高三那會還要刻苦,不過非常充實。”
對此,蘇州大學文學院教師陳國安表示,跨專業考研的風險較高,可能未必會有高收益,涉足喜歡的領域并不是只有考研這一條路。但如果對所跨專業了解得足夠深,并且有能力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在通向目標的條條大路中,考研算是條陽光大道。
江南大學景觀建筑系的小李表示,一直渴望能進“985”高校繼續學習,因此考研首選為東南大學,“畢竟985高校的師資條件更好,何況這里的同學以后就是不錯的人脈”。南京大學廣電系的小孫決心奔赴香港浸會大學(微博),“經過四年的南大生活,說走還真不舍得,不過浸會大學全英語授課,學位獲得內地及國際的認可,我去香港會有更前沿的媒體理念、更給力的實踐機會”。
在本報網絡調查中,優先考慮的讀研高校所在地,75%的網友投票給了一線城市,25%的網友愿意去二三線城市讀書。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小張已將考研方向瞄準了上海戲劇學院,“魔都就是不一樣啊,戲劇、影視同城活動多,可以和圈內人多學習交流。上海實習機會也比較多,讀研三年可以攢多少資源和人脈啊?”蘇州大學新聞系的小李在QQ上扮了個鬼臉表情,“做新聞北上是王道,看我師姐在北京媒體做得風生水起的。畢竟在北京哪怕是再差的條線,那也是國家級單位”。
考研提示:最重要的是理性選擇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師陳國安表示,考研最重要的是理性選擇。選擇專業和學校,參考人數、過線人數、實際錄取人數等都是重要的參考,通過這些資料可以分析這些院校專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他建議同學們多考察目標院校近年的畢業生就業層次和薪水變化狀況。
陳國安老師說,考研不會改變命運。事業的成功來源于準確的定位、綜合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勤奮等諸多因素,但決不來源于考研。學校商業化、學歷商品化、學識泡沫化、教育功利化催生了學生功利化的選擇。考研族扎堆考名校、讀熱門專業、去發達城市,會導致教學資源、供需關系等方面的失衡。考研的優勢在于學歷高、知識面廣,但研究生拿到文憑找到工作,工作能力是否變強?不一定。如果考研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只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位,拿到更高的薪酬,這并不是科學、理性的選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