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姓名:黃漢雄 性別:男 職稱:教授 招生專業:機械工程 招生層次: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招生專業所屬院系: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1,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2,基于計算機仿真的機械模具創新設計;3,塑料機械;4,基于建模和仿真的機械創新設計 聯系電話:020-22236799 電子郵件:mmhuang@scut.edu.cn 備注: 導師簡介: 黃漢雄(HuangHanxiong),男,廣東龍川人,1963年生。1984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塑料機械及加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輕工機械(聚合物流變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并留校工作;1991年在職攻讀華南理工大學輕工機械(聚合物加工及流變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于1996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在佛山市塑料機械模具廠工作;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美國TheOhioStateUniversity做高級訪問學者,2004年6月在美國TheUniversityofAkron作短期訪問和交流。199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被評聘為教授,2001年被批準為博士生指導教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工業裝備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帶頭人,華南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全國橡塑機械標委會委員、全國橡塑設計技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理事和《橡塑技術與裝備》編委會委員等職。Polymer,JApplPolymSci,JCanadianChemEng和JPolymEng等國際著名刊物的審稿人。 黃漢雄教授近20年來一直從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擠出、吹塑、注塑等)及機械的理論和應用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有“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的流變學及建模與仿真”和“基于模擬仿真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模具創新設計”,研究工作主要可分為“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的建模、仿真、預測和控制及其工程應用”和“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中流變–微觀形態–宏觀性能之間的相互關系”兩大方面,特色是以機理研究為基礎,促進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機械和模具的創新設計和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制備。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聚合物分散熔融理論”,Gogos教授認為該理論對Tadmor教授(熔融理論的創立者)與他合著的"PrinciplesofPolymerProcessing"一書第九章中的內容作了新的發展,引起國外同行專家Rauwendaal博士、Potente教授等相繼對分散熔融開展研究;在國內最早、最系統對吹塑機理及技術開展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重視和引用,使得我國聚合物吹塑方面的理論研究得到可喜的發展;研制出“多邊螺槽對流式螺桿”和“微米至納米復合材料用擠出和吹塑機械”,成功制備熔體連續擠出自增強的聚烯烴(拉伸強度比普通制品提高8倍多)。 黃漢雄教授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大項目二級子項目)、高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廣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21項。已在國際刊物JApplPolymSci.,PolymEngSci,PolymInter,AdvPolymTechnol,JMaterSciLetters,JReinforcedPlastComp,PolymTest等以及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0余篇(其中被國際三大索引收錄引用80多篇次),有近200篇次被國內外同行引用。獨立編著出版《塑料吹塑技術》,擔任《橡膠塑料加工成型與制品應用工程手冊》(共11分冊)副主編和“塑料工業手冊”——《注塑、模壓工藝與設備》分冊(“十五”國家重點圖書)第二主編的工作,應邀參與《機械工程手冊》(二版)、《塑料工程手冊》等5本手冊的編寫工作。申請中國發明專利3項。 黃漢雄教授先后講授了《機械的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流變學》等研究生課程和《工業裝備設計方法學》、《機械優化設計及CAD》等本科生課程。他提出了“創造性思維與知識結構模型”,并發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上。黃教授積極投入教學改革工作中,尤其側重于工業裝備與控制工程這個新專業的課程建設等方面。擔任主干課程《工業裝備設計方法學》編寫的負責人與主編。該教材被評選為“第五批校級重點課程”,于1998年被全國高校化工類及相關專業教指委化工裝備教學指導組規劃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教材選題。 因科研和教學等工作成績突出,黃漢雄教授入選國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新世紀首屆“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02年),獲得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2年)、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2001年,第一完成人)、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01年,第一完成人)、國家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1998年)、廣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1993年)等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聯系電話:020-22236799,87112629;電子郵箱:mmhuang@scut.edu.cn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