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倉,男,山東鄆城人,哲學博士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中國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原著選讀”、“道教概論”、“老莊哲學”等課程。
E-MAIL:liyancang216@163.com
教育經歷 哲學博士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2002-2005)
哲學碩士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99-2002)
教育學學士 曲阜師范大學政治系(1995-1999)
主要研究方向 道家與道教哲學研究
主要論文 “道體的失落與重建——《莊子》、郭《注》、成《疏》比較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山東省2006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即出)。
詮釋中的意義轉移:《莊子》、郭《注》、成《疏》“齊物”義研究,《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全真南宗與重玄學,《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成玄英《莊子疏》的易學思想管窺,《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
重玄學視野下的全真南宗,《丘處機與全真道》,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理學轉向及其意義管窺——論兩宋至明中葉理學的邏輯發展,《青海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從《莊子》、郭《注》、成《疏》看莊學“自然”義的歧異指向,《文史哲》2007年第4期。
張載對儒學價值觀的重構,《齊魯學刊》2007年第4期。
全真道與重玄學,《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第2期。
論《莊子.天地》篇‘玄珠’與道教的關系,《孔子研究》2005年第1期。
論先秦人性論哲學的雙重結構及其管理學啟示——以孟子、莊子、荀子為中心,《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4年第3期。
“非《莊》”思想述論——從荀子到葛洪,《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第3期。
《莊》、《易》關系淺論——兼論道家易,《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試論朱熹與陸九淵心性論的區別,《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第3期。
科研項目 山東大學自主創新基金項目“早期全真道哲學研究”(IFW09038)(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重大項目“道玄哲學研究”(06JJD720009)課題(主要成員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山東道教研究”(01JA720037)課題(主要成員之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