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方便考生復習,以下是小編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部分重點知識總結,以供考生參考。
第三部分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一、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1、近代中國的國情
①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認清國情,是認清和解決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這是最基本的國情。
②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③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
④******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①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反對封建主義)民族(反對帝國主義)革命。
②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③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期待新的階級及其政黨領導新的革命,呼喚新的革命理論。
二、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1、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觀點。
①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
②1922年黨的二大明確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是反帝,反封建。
③1923年黨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國共合作統—戰線的思想。
④1925年黨的四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的思想。
2、毛澤東同志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黨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第一次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1926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出:“分清敵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①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是中國人民第—個和最兇惡的敵人。
②地主階級的政治統治也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
③官僚資本主義是依靠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利用國家政權力量而發展起來的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目的),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終極目標是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而根本的動力是工人和農民。
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占少數,這是“兩頭小”。最廣大的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是“中間大”。
①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
②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的貧農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而中農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③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和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④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動力之一。民族資產階級的特性是革命性和軟弱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