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填空題
1、德國最早的一所實科中學是創辦于年的“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
2、西周的學校教育內容主要表現為“六藝”,它們分別是指、、、、、六方面知識和技能。
3、“立五經博士”的文教政策是統治的時期確立的。
4、《大教學論》是的教育代表作。
5、基佐法案是法國時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6、洛克從培養出發,討論了范圍廣泛的教育問題。
7、1919年法國政府通過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題。
8、西周的學校設置可分為兩類:設在天子王城和諸侯國都的稱,按年齡層次上可分為和兩級;設于郊、野范圍內的學校稱。
9、最早在德國出現的實科中學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主義的傾向。
10、宋元私塾中最為流行的識字教材有:《》、《》、《》等。
11、從明代開始,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4個步驟。
12、夏代在王都設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場所為“___”,堪稱是一種武備學校。
13、蒙臺梭利初級教學法包括筋肉練習、感官教育、知識教育、四個方面。
14、在關于人性的認識中,認為人性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是;認為“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的是;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是。
15、蘇格拉底以其“術”而著稱于世界教育史。
二、選擇題
1、韓愈的教育思想區別于其他教育家的最顯著特點是什么?()
A、人才思想B、教學思想C、師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
2、第一部在全國實施的學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學制B、壬寅學制C、壬子學制D、癸丑學制
3、洛克認為人的好壞乃是()的結果。
A.先天稟賦B.后天教育C.環境影響D.上帝決定
4、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形式階段”的第3個階段是()。
A.聯合B.系統C.運用D.明了
5、道家的教育主張是什么?()
A、“不言之教”B、“以法為教”C、“興利除害”D、“化性起偽”
6、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屬于五四時期資產階級教育思潮的是:()
A、復古主義教育思潮B、平民主義教育思潮
C、工讀主義教育思潮D、實用主義教育思潮
7、()國實行由國家統一領導與地方分權同時并存的教育領導體制。
A.法B.英C.美D.俄
8、“杜威學校”即杜威于1896年創設的()實驗學校。
A.舊金山B.波士頓C.紐約D.芝加哥
9、柏拉圖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學園B.呂克昂學園C.雅典大學D.亞歷山大大學
10、“化性起偽”是誰提出的?()
A、荀子B、老子C、莊子D、孔子
三、簡答題
1、赫爾巴特關于道德訓練的觀點。
2.北宋的三次興學運動有哪些主要內容?
3、簡述蘇湖教法。
4、簡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
四、論述題
1、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述評。
2、試評1922年學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中外教育史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1708年
2、禮、樂、射、御、書、數
3、漢武帝統治
4、夸美紐斯
5、七月王朝
6、紳士
7、職業教育
8、國學,大學,小學,鄉學
9、泛愛主義
10、《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11、童生試
12、序
13、實際生活訓練
14、墨翟,孟軻,荀況
15、知識助產
二、選擇題
1、C2、A3、B4、B5、A6、A7、B8、D9、A10、A
三、簡答題
1、赫爾巴特關于道德訓練的觀點。
赫爾巴特認為,訓練是培養道德品質不可缺少的過程,依據赫爾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學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學是通過提供觀念塑造兒童的心靈,培養道德觀念。而訓練則直接在兒童情感上發生作用,使道德愿望變為行動,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頑強和堅定。實施訓練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以及兒童日常生活中,培養兒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為習慣。
道德訓練的方法與兒童管理和教學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其特點。具體有:
(1)陶冶。所謂陶冶,即逐漸地對兒童的心靈和感情施加影響,而不是采取壓制手段。(2)贊許和譴責。當兒童遵守行為規則時,教育者給予他應得的贊許,使之產生快樂的情感。赫爾巴特認為,這是“訓練的優美藝術”,應多加運用。相反,當兒童不聽訓話時,則要進行譴責。(3)良好的健康狀況,能使訓練產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訓練”。此外,教師的人格對訓練也具有重大意義。赫爾巴特要求教師在實施訓練時,要態度冷靜,諄諄善誘,氣氛愉快,從而影響學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2.北宋的三次興學運動有哪些主要內容?
北宋仁宗以后,為了振興官學,改革科舉,曾有"三次興學"之舉。
(1)北宋第一次興學,是范仲淹主持的慶歷興學。興學內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縣立學;
②改革科舉考試內容,罷帖經墨義,著重策論;
③改革大學。
(2)北宋第二次興學,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興學,主要內容是:
①改革大學,創立"三舍法";②整頓地方學校;③頒定(三經新義);
④設置專門學校;⑤改革科舉制度。
(3)北宋第三次興學,是蔡京主持的崇寧興學,其主要內容為:
①擴充地方官學,續增州縣學生。②添置算學、書學、畫學,使學制更為完備。
3、簡述蘇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璦在蘇州、湖州講學時采用的一種教學及教學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設立經義齋和治事齋,創行分齋教學制度。經義齋主修六經經義,屬“明體”之學,培養高級統治人才;治事齋分“治民、講武、堰水、歷算”等科,屬“達用”之學,培養專業人才。學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學一個或幾個副科。胡瑗的蘇湖教法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創立的分科教學和學科的必修、選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4、簡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
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時.確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作為改造舊大學的指導思想、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關,應該提倡思想自由,學術自由,各派主張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都可以讓他們自由發展,兼容并包。依據這一方針,他聘請教師"以學詣為主",允許不同學術觀點的人同時在大學任教,使北大教師隊伍人才濟濟,面貌一新。他的這一辦學方針改變了舊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文化專制主義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為各種新思想在大學講壇上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北大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
四、論述題
1、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述評。
答: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所謂“自然人”不是原始社會的野蠻人,而是身心和諧發展的人。他體魄健康,心智發達,道德高尚,處事干練,并能從事生產勞動,自食其力的人,實際上,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資產階級上層人物。
自然教育是盧梭教育理論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他曾反復強調要把兒童當作兒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去對待他”。
盧梭之所以強調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年齡特征,主要是他認為,作為人的教育三種來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有其不可改變的規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和環境對受教育者的影響,都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來進行,只有這樣,兒童的開性才能得到完美的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然人”。
自然教育還應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盧梭認為,每個兒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須按照個別的形式進行教育。
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有著巨大的反封建的進步意義。他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大大提高了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與以教師為主體,殘害兒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對立的,開辟了現代教育理論的先河。盧梭關于教育三個來源之間關系的論述,雖存在著形而上學的觀點,但已初步認識到遺傳、教育、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對教育學理論的發展是有意義的。
2、試評1922年學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要求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而臨時政府的學制已不能適應當時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在批判傳統封建教育的同時,要求實現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發展個性、尊重人格,而美國的學制改革及當時正在中國發生重大影響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這一社會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順應形勢,召開全國學制會議,公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即“壬戌學制”。
(2)這一學制有三方面的內容:①作為指導原則的“七項標準”,即:發揮平民教育精神;注意個性之發展;力圖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縮余地,以適應地方情形與需要;顧及國民經濟力;兼顧舊制,使改革易于著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學校系統,即初級小學四年(從6歲開始),高級小學二年,初級中學三年、高級中學三年;大學四至六年。③四項附則,即:為使青年個性易于發展,得采選科制;為適應特殊之智能,對于天才者之教育應特別注重,其修業年限得變通之;對于精神上或身體上有缺陷者,應施以特殊教育;對于年長失學者,應施相當之補習教育。
(3)新學制在以下方面體現了進步性:①縮短了小學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長了中學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學分兩段提高了辦學的靈活性,也有利于中學普及;③取消大學預科,有利于大學集中力量進行專業教育和科學研究;④在中學實行選科制和學分制,兼顧學生升學和就業。“六三三”制的基本結構,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續下來。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適應中國國情,實施起來有很大困難,后來又作了些調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