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調整包括社會工作在內的18個本科專業,引發關注。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專業近年來在高招中首次亮相,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高校專業設置并非一成不變,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或“瘦身”,或新增,這既能使學科建設更加科學,也是想培養契合社會需求與時代發展的人才。但開設新專業并非城門大開,而是要經過申報、答辯、公示、審議等流程。如何讓專業增減與個人發展規劃、學校教學設置、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是我國高等教育繞不開的課題。
——編 者
一年前,當周國韜在中南大學的招生簡章上看到新設立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時,眼前一亮,“感覺挺熱門,而且是今后發展的大趨勢。”跟父母商量后,這位來自湖南婁底的考生決定“吃一回螃蟹”。
2016年也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在高考招生中的首次亮相——包括中南大學在內的3家高校,第一次進行這個專業的本科招生。周國韜同其他59名同學一道,成為中南大學這一全新專業的第一批本科生。
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特殊需求所設的專業,每年動態調整
2012年,教育部對1998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修訂,形成《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簡稱《專業目錄》),包括基本專業和特設專業。其中,基本專業一般是指學科基礎比較成熟、社會需求相對穩定、布點數量相對較多、繼承性較好的專業,5年調整一次;特設專業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特殊需求所設置的專業,每年動態調整。
從新詞到熱詞,當今社會對大數據的關注不曾降溫。大數據的規模大、類型多、產生速度快、價值高,其處理方式相比傳統方式又大不相同。“傳統數據處理的算法,適用于小規模、單臺計算機上的數據處理,如果數據達到一定規模,單臺計算機的方法就‘不靈’了,需要在多臺計算機上并行處理,并且要匯總”,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鄒北驥說。
中南大學所屬的多所湘雅醫院,每天都會產生巨量的醫療數據。怎么樣用好這些現成的大數據?2015年3月,中南大學成立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研究院,掛靠于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院成立之后,急需大數據的分析處理人才。這也是整個社會對于大數據人才需求的一個縮影。”鄒北驥表示。
此前,《專業目錄》中并沒有大數據相關專業。為此,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啟動了新專業申報,名稱定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想要培養數據科學復合型人才。
設置未列入目錄的新專業,經多道程序報教育部審批
新增本科專業并非拍腦袋做決定,而是有著一套明確、規范的流程。
根據2012年9月修訂形成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高校設置專業須具備有相關學科專業為依托、有穩定的社會人才需求、有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必需的專職教師隊伍及教學輔助人員等基本條件。專業設置和調整實行備案或審批制度,教育部設專門網站作為本項工作的公共信息服務與管理平臺。
如果高校自主設置的是《專業目錄》內的專業,報教育部備案即可,而像中南大學這樣想要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則需要經過多道程序,報教育部審批。
“學校會在每年5月中下旬發布增設本科專業的申報通知,由各二級學院根據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學院實際和發展規劃,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向學校提交申報書、支撐材料及新專業設置論證報告。本科生院根據時間安排對申報材料進行資格審查,聘請專家進行網評、集中會評,其結果將上報院務會及主管校領導,并報校學術委員會及校務會。”中南大學本科生院綜合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曹丹說。
提起大數據專業的申報工作,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張祖平對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的環節記憶猶新。“答辯現場要面對15位專家考官,有些緊張。我們討論得很充分,也有不同意見,比如,有的擔心當年招生條件是否成熟,有的擔心老師的教學精力是否能夠兼顧”,張祖平說,“不過,我們還是拿到了大部分贊成票。”
高校內部的審議只是設置新專業的第一步。每年7月31日前,高校會將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與所屬專業類中其他專業的區分情況等專業設置申請材料,在專門網站公示1個月。公示期滿后,高校將公示期間所提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及專業設置申請材料報高校主管部門,教育部直屬高校直接報教育部。此后,高校主管部門召開專業設置評議專家組織會議進行審議,并根據審議情況確定擬同意設置的專業,匯總后報教育部。最后,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對需審批的專業進行評審,并公布審批結果。
經過層層把關,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最終出現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和機器人工程、文化遺產等專業一起,成為《專業目錄》中的新成員。
審批通過并非終點,教學培養等仍需探索完善
中南大學提供的數據顯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2016年計劃招生60人,實際錄取60人,其中絕大部分考生都是第一志愿填報。“我們前期做了一些宣傳工作,考生填報很積極,新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比學院其他專業分數都要高。”張祖平說。
對于中南大學等高校來說,新專業的審批通過只是起點。辦學、培養等都需要探索、完善。
中南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負責人桂勁松介紹,大數據的教學主要由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專業學科支撐。除學院的基礎課程外,機器學習、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大數據編程等14門課程被確定為專業課,由計算機、數學等學科的教師教授。
硬件設備的投入也很重要。大數據實驗設備的要求普遍較高,比如,服務器內存要求至少在128G以上,硬盤容量也要在4TB以上。張祖平介紹,截至目前,學校在大數據實驗室上的硬件投入已超過100萬元,“計劃3年投入260萬元以上,給學生一個真正的大數據實驗環境。”
此外,中南大學所屬多所湘雅醫院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來源更為多樣的大數據資源,這也是就讀于新專業的蘇子其看中的:“家里最初希望我報醫學,但我更喜歡計算機,學校在醫療大數據方面的優勢可以讓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希望自己今后能在醫療大數據方面有所發展。”
“新專業的學生還處于第一學年,開設的課程仍以基礎課為主。到了大二、大三,學生們逐漸開展專業課程學習后,我們將為學生實習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郭克華說。
每年,教育部會公布上一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既包括設置的新專業,也包括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和撤銷本科專業。通知最后往往會提到,加強對新設專業的檢查和評估,合理控制招生規模,切實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設置與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息息相關,新增和撤銷都馬虎不得。據了解,教育部正在引導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專業設置服務,例如:從2012年起連續發布全國和各地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作為高校設置專業的參考標準等。此外,教育部研究制定了92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即將對外頒布,將作為高校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和專業評估的重要依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