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保研和出國讀研都是比較熱門的深造道路,該怎么選?很多考生表示很迷茫。新東方網考研頻道考研建議大家結合實際做好對比,畢竟兩者各有利弊,下面我們來看下這兩種讀研方式究竟有哪些不同?
一:所需花費
國內:雖然大部分改革高校都采取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但總起來講還是變相地使讀研成本大幅上升。部分大學的自費研究生收費情況發現,一般的年學費在6000元-10000元,像北語是9000元/年,武漢大學是11000元/年,浙大10000元/年,人大15000元/年……如果一個月生活費等日常開支按800元/月計算的話,一年的總花費保守估計也大約在2萬元左右,在上海、北京、廣州等高消費地區,這個數據還要更高。
考研期間的所需花費例如參加輔導班,買各種輔導材料,一般在2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如果考外地高校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到校聽一些專業課,或者聯系導師等,這部分費用無法具體計算,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國外:出國讀研的費用根據留學國家的不同有很大差別!總起來講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的走高使留學費用大幅“跳水”,工薪家庭留學不再是夢想。比如:德國目前對國際學生還可繼續享受同國民一樣免學費的待遇,留學生只需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就可以;如果去法國公立院校就讀,3年總花費(學費+生活費)不超過20萬元人民幣;韓國首爾地區一年總花費大約5萬元人民幣,韓國政府和韓國各大公司財團有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獎學金政策,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甚至可以獲得學費全免的優厚待遇;俄羅斯讀研的性價比非常高,一般每年在5-7萬元人民幣;到荷蘭讀碩士的費用學費加生活費每年總共10-13萬人民幣左右;澳洲讀研的費用現在僅為12-18萬左右;新西蘭的留學費用也降低到了8年前的水平;原來一向被認為最貴的英國和美國,如今情況也有很大變化,在英國讀研的總體花費縮水了三分之一;美元的匯率雖然沒有降低很多,但由于經濟不景氣、物價下降,在美留學的生活費相應的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打工是幾乎每個留學生都有的經歷,即使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在周圍同學都積極爭取打工機會的大環境下,留學生們也會在學校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上或者在社會上找到合適自己的打工機會,會減輕不小經濟上的壓力。
二:所需時間
國內:學制2-3年,以3年居多。
國外:國外研究生學制一般是1-2年,對大多數學習應用型碩士學位的學生來說,1-2年課程設置非常緊湊豐富,沒有任何時間上的浪費。能早1-2年就業,無疑將比同齡人領先一步。
三:成功難度
國內:一般的考生從大三開始專注于考研的考前準備,有些學生則一入校就開始做準備了。雖然目前復試權重在逐漸加大,不過筆試分數依然是必過的第一關,依然是“一考定終身”的模式。
國外:國外讀研一般都是申請制,只要具備本科學位,都可以申請。對語言要求很明確,英語系國家至少要有雅思、托福、GRE的成績,去小語種國家也有考級要求,或者必須要讀夠一定學時的語言,具備這個國家的語言基礎。如果沒有語言成績,就需要到國外讀半年到一年的語言,這項花費不菲。海外大學比較注重本科階段的平均績點成績,一般好一點的國外大學要求中國重點大學的學生的平均績點是3.0,也就是平均每一門功課的成績是80分以上,非重點大學的學生的績點是3.5以上,也就是平均成績在88分以上。如果你能在國內考取211工程院校的研究生,那么你就有能力申請到世界排名前一百的“牛校”,這絕對不是空想。
四:所獲能力
國內:研究生培養“一鍋燴”在我國高校已是不爭的事實,擴招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學設施匱乏,學生多了,老師相對少了,研究生只好上大課,大課堂剝奪了研究生說話的時間和權利,很難進一步隨堂發問、質疑甚至批評,這與研究生的培養機制已經背道而馳。《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2005~2006)》顯示,56.9%的碩士生導師和47.8%的博士生導師認為,研究生的質量在下降。剛剛評上的教授、副教授就開始帶博士、帶碩士,一個導師帶十多個博士、幾十個碩士絕不是個別現象,導師不認識學生已屬正常。導師自己是“有方向,沒思想”,“有文章,少創意”,對學科前沿成果、發展趨勢若明若暗。以其昏昏,如何能帶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生呢?
國外:師生比與學校培養的質量是密切相關的。先來看一組數據,哈佛大學學生18273人,教師2278人;斯坦福大學學生13354人,教師1325人;普林斯頓大學學生6294人,教師822人;康奈爾大學學生18240人,教師1617人……世界大學排名、諾貝爾獎得主、科研經費儲備、教授科研成果發表等考量參數,國內外院校更是天差地別。國外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和實際操作能力,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五:職業競爭力
國內:在不少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讓其中一部分繼續留在大學里深造,暫時把就業問題回避,等形勢好轉再讓他們就業,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事實是,用人單位已經越來越理智,能用高職生的絕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絕不用碩士生,國內研究生培養體制下制造出來的只是披著高學歷外衣的“毛胚”,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要求,使這些“毛胚精英”無用武之地,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況在近幾年不會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將更惡劣。
國外: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導致任何一個國家的就業都不樂觀,失業率也在攀升中,但兩年后就業肯定會比眼下的環境要好一些。同時,為吸引人才目前很多國家的移民政策也更加放寬了。比如現在在德國畢業工作3年就可以申請長期居住、工作5年就可以申請移民;英國給畢業的留學生也放寬了工作簽證的時間,由1年增加到2年,工作滿5年也可以申請移民。
如果選擇回國就業,含金量高的洋文憑肯定要比土文憑有更多優待(看一些銀行、電視臺包括公務員的招聘條件就知道了),就是北大、清華的研究生可能也得排在你之后。拋開文憑不說,起碼可以過了當地的語言關,在國內做對外貿易中的翻譯,文化交流或牽線搭橋的工作,無疑是有優勢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