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醫教協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負責人就《關于深化醫教協同
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答記者問
建設健康中國,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此次改革的重點任務和主要目標是什么?如何進一步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方面有何新突破?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目標: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問:請簡單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和醫學教育工作。去年,先后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精辟闡述了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健康中國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醫改、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治本之策。但當前醫學教育仍存在著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層次和區域結構有待優化,醫教協同統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
為此,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密切協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系統調研,形成了《意見》,既是前期工作的深化和完善,也是聚焦健康中國建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意義的重大改革。
問:此次改革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此次改革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改革圍繞提升質量、優化結構等四個方面制定了具體舉措:
針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提出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強化醫學生質量短板的醫德素養和臨床能力培養,完善并加強對高校附屬醫院教學工作的評價要求;加快建立起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建立對高校專業和培訓基地的預警和退出機制。
針對畢業后教育不完善問題,提出落實并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穩妥推進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積極探索與完善取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碩士和博士專業學位的辦法,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畢業后醫學教育制度。
針對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大和專業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出部委省共建一批醫學院校,加強中西部薄弱院校和基地建設;實施住院醫師規培西部支援行動和專科醫師規培中西部支持計劃;制定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引導性人才培養專業目錄。
針對全科醫生下不去、用不上問題,完善訂單定向培養政策,實行“縣管鄉用”;醫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通過者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針對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問題,提出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別建立中央、省級多部門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核心:醫教協同,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問:為什么強調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
答:醫學教育涉及教育、醫療兩個最為關鍵的民生問題。醫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合格醫學人才、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既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優良的條件和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學醫、從醫,也為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醫改和教改的關聯性、互動性很強,必須加強醫、教兩個系統的協同配合,著力構建招生培養、就業、使用聯動機制,實現醫改、教改的良性互動,實現培養與使用激勵的緊密銜接。
問:醫學教育改革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答:“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在院校教育方面,著力從入口生源質量、過程深化改革、出口質量保障等環節全方位推進改革。一是提高生源質量。改革醫學專業招生辦法,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鼓勵中央部門所屬院校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二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基礎與臨床、臨床與預防的融合,強化臨床實踐教學,提升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促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機銜接。三是加強質量評價。以持續改進為重點,強化評價結果對改革的引導和推進作用,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
在畢業后教育方面,一是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增補一批培訓基地,保障住院醫師待遇,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醫學本科畢業生接受住院醫師培訓全覆蓋,嚴格培訓過程管理和結業考核,培訓合格證書全國有效;嚴格實行基地動態管理,不合格者堅決淘汰;二是按照“個人自愿、雙向選擇”的原則,穩妥推進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提高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水平;三是探索和完善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師培訓人員取得臨床醫學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的具體辦法。
在健全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方面,圍繞各類人才職業發展需求,加強全員繼續醫學教育,完善繼續教育平臺和環境,構建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
問:如何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答:當前,我國醫學教育仍存在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總體招生規模偏大、個別高校單點招生數量過多,區域間醫學教育發展水平差距大,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不足。
對此,一是要優化規模結構,人才培養部門和行業用人部門定期溝通,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二是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力度。三是優化區域結構,教育部、國家衛計委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一批醫學院校,教育部、國家中醫藥局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若干所中醫藥院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中西部醫學院校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開展專家支援、骨干進修等形式,縮小區域間差距。
全科醫生是當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短板,要創新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訂單定向培養、轉崗培訓等方式,多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加強中醫藥教育改革和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大力實施分類改革、優化專業結構、支持民族醫藥教育發展,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到2020年,選拔造就百名中醫藥領軍人才,培養近千名中醫藥優秀人才,培養培訓近萬名中青年中醫藥骨干人才。
機制:為醫學人才創造優越的發展空間
問:在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方面有何新突破?
答:人才使用激勵政策對青年學生的職業選擇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如何從出口的驅動力帶動提升入口的吸引力,是醫學教育吸引優質生源、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點難點問題。
一是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現專業技術勞務價值,吸引優秀人才學習、從事醫療衛生工作。二是健全人才評價機制。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通過者直接聘任中級職稱。三是拓寬人才發展空間。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四是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等可由醫院采取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基層衛生計生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和緊缺專業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問:為何要建立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答:醫學教育改革涉及招生錄取、培養培訓、使用激勵、考核評價等多個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發改、財政、人社等多個部門協同支持。為進一步統籌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擬在原教育、衛生計生兩部門協調機制基礎上,建立中央和省級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