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日前,媒體報道,在剛剛結束的南開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中,首次增加了心理談話環節,更全面地考查學生綜合素質。據記者了解,除了南開大學,還有一些高校也把心理健康狀況列入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查內容,作為錄取的參考依據。研究生入學為什么要增加“心理測試”的環節?這一環節是怎樣來實施的?這是否代表了一種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趨勢?記者約請了參與的學生、相關高校負責人以及心理專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從事科研創新要具備良好心理素質
記者:近幾年來,關于高學歷人才出現心理問題的報道屢見報端,高校在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復試環節增加“心理談話”的測試內容,是不是和這些情況的出現有關?
佟家棟:近些年,我們確實發現,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面對激烈的競爭、科研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一些學生由于思想準備不足、交流能力缺乏或者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合適,而導致心理狀況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學習,培養質量難以保證。目前,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在人才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重要,其中,心理素質又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增加心理測試環節,應該說是一種導向,也是一個信號,告訴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注意培養自己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態。作為高層次人才,研究生面臨更多科研任務和知識創新的挑戰,必須能夠學會化解壓力,從容應對各種挑戰。
喬俊飛:我們學校從2006年就開始對參加復試的研究生進行心理測試。研究生應該既能承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也能經得住挫折和失敗的考驗。但是現在研究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接受挫折教育比較少,承受壓力的能力比較差。所以,我們考慮在復試中引入心理測試環節,以便我們及早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早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學校也好有針對性地去引導、幫助他們。
彭秀芳: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思考的問題更深入、具體、現實,他們受到的心理困擾也是更深層次的,因此,他們對心理引導和幫助有更多的需求。年輕人的可塑性很強,他們也希望得到更多關注,而這種心理測試實際上將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前移,為進一步預防、追蹤、幫助學生提供了平臺,使學校的工作更加主動。
考生不需備考心理測試環節
記者:這種心理測試應該如何來進行呢?用什么方式、考什么內容,效果會比較好?
陳曉菊:我報考時并不知道有心理測試這個環節,當面試接近尾聲時,老師突然問我:“如果你考研失敗了怎么辦?”我聽到這個問題一愣,以為老師不滿意我的表現,一時間很緊張,后來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回答說:“失敗說明存在不足,自己會再努力,等準備充分一些,再進行嘗試。”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問題應該就是心理測試問題,和別的考生交流,發現南開大學的心理測試主要是通過問答,老師提出“如何看待學習的壓力”、“怎么看自己”、“怎么和別人合作”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測試方式相對簡單。我覺得如果模擬真實的壓力場景,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壓力,效果可能會更好,能夠更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心理狀況。
喬俊飛:學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了一套專業心理測試系統,復試期間,考生可以在校內上網參與測試。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對每個考生的測試情況進行分析后,將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反饋給研究生部。我們再及時反饋給復試學院,這樣他們在復試時對這些考生會給予重點考查。從這幾年看,實施的效果不錯。入學的研究生沒有出現極端的心理情況。
彭秀芳:專業心理測試系統是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反映出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近期的心理波動情況,我們和研究生部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有關學院和教授,方便他們多元化、多角度了解學生,對學生未來適合從事的專業以及研究方向的選擇,導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安排。
佟家棟:目前我們學校的心理測試還在探索階段,幾個試點的學院都是從自己學科的特點出發,設計一些問題,從交流談話中抓住學生的一些特點來分析,反映出的結果也比較真實。我想,無論是采取填寫問卷、口試還是網上測評等方式,這種心理測試都不應該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
不能因學生心理問題剝奪其學習權利
記者:心理測試的最終目的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如果出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會不會不予錄取?
彭秀芳:我們應該明確,心理測試的宗旨不是以此為標準來淘汰某個學生,這只是綜合考查學生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無論這個學生有什么樣的心理問題,都不應該成為剝奪他們學習權利的理由。這種方式應該繼續進行下去并不斷完善,畢竟,入學時的心理測試可以幫助學校提前篩查學生的心理狀況,方便學校以及學院的學生工作者對有一定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隱性關注,減少學生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另外,可以幫助導師提前了解學生,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科研活動的開展。我建議,除了心理測試環節,高校還應該在研究生中開展心理沙龍、心靈驛站等主題研討活動,讓研究生發揮深入思考的特點,在這些活動中得到心理方面的理論支持和情感依托。
陳曉菊:這種測試還是必要的,讓大家從一入學就有這種意識:心理調節能力很重要。對于真正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不應該不錄取他,應該有針對性地輔導和教育他,教給他一些減輕壓力的方式,幫助他成長。
喬俊飛:從這幾年的測試看,我們還沒有出現因為心理測試不過關而沒有被錄取的學生。學校的重要職責就是育人,對于心理測試結果不好的考生,我們將會給予特別關注,入校后對他們加強輔導和教育,而不是直接淘汰。學校會把心理測試環節繼續堅持下去,這對于加強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有好處。
佟家棟:原則上,心理測評的結果對學生錄取并沒有影響,只不過對學生的考查更全面。我認為,等到比較有把握形成科學性、可量化的測評指標體系的時候,建立了科學的依據,再考慮把心理測評的結果納入錄取指標體系,在此之前,涉及錄取要特別謹慎。今后,不僅僅研究生,所有學生在入學考試時都應該增加“心理測試”的環節。不同的生活環境、背景和家庭狀況,學生的心理情況不同,這要求學校必須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況,在知識傳授的同時,輔之以心理輔導。讓教育更全面,讓學生成長得更健康,這是我們追求的根本目標。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