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詳解(分析題)
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參考答案】
(1)①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本題中,碎花瓶原理這一正確的認識,對人們的科學研究起到了能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②馬哲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于物質具有能動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起到促進作用,推動事物發展進程,在本題中,碎花瓶原理是正確額意識,推動科學研究發展。幫助人們進行恢復文物等科學研究。
(2)①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真理是對事物正確的認識,謬誤是對事物錯誤的認識,兩者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題干中,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說明謬誤在一定的中介和條件下,在本題中,是實踐這一特殊條件,即可轉化為真理。
②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任何認識在兩次飛躍的發展過程中都必須通過實踐檢驗其正確性,材料也充分說明這一原理。
③馬克思哲學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即對立統一,統一即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轉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也充分說明了這一原理。(注明:考生從辯證法和認識論任一角度均得分)
(3)新時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我們青年學生,必須以創新為己任,推進科學發展觀進程,提高創新意識,就像材料所指,堅持用發展和創新的眼光看問題,打破形而上學觀點,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實踐水平。
35.【參考答案】
(1)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根據居民工資水平的實際情況,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實際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
②稅收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個稅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③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稅收體制改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任務,正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④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個人所得稅稅法》,說明我國國家機關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公眾熱情參與征集意見,說明公民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所依的法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2)針對當前我國存在的收入分配問題,我們的合理趨向是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具體措施有: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作用。
③加大個人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實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四要取締非法收入。要規范壟斷行業的收入,引入競爭機制,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防止兩極分化,使全體社會成員逐步共同致富。
36.【參考答案】
(1)①孫中山發展了民權主義,加入了鮮明的反帝國主義內容,從而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綱領發展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綱領,其意義在于能更廣泛地動員群眾參加革命。
②在任何時候都要反對帝王思想,否則革命陣營便不能團結,革命就會造成割據,造成國家四分五裂。所以,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國民的政府。
③民權主義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時要推翻君主專制政體。要結束君主專制政體,單靠民族革命不能成功,必須與政治革命并行。
(2)這是胡錦濤同志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講話中提到的,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縱觀我黨成立90年來的光輝歷程,正忠誠地實踐著三民主義,無疑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
①從民族主義來看,其核心目標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團結。這個目標的實現,正是中國帶領人民完成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民族關系。
②從民權主義來看,其核心目標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個目標的實現,也是中國帶領人民完成的。中國帶領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從根本上確保了國家權利掌握在中國人民手中,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
③從民生主義來看,其核心目標就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個目標的實現,也是中國帶領人民完成的。中國帶領人民走入中國特色偉大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
總之,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歷史充分證明,中國人是孫中山先生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
37.【參考答案】
(1)誠信即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更需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
第一,誠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
第二,誠信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
第三,誠信即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為人處事應當遵守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社會維持正常秩序和有效運行的生態要求。
(2)因為誠信是一個社會維持正常秩序和有效運行的必然要求,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單位和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有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每個企業單位和社會成員立足于社會的必要條件。
38.【參考答案】
(1)材料一表明一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表現為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競爭,二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美國等世界大國證紛紛制定以開發高科技和發張高級是產業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搶占科技制高點沒提高和加強自己的低位
(2)、材料二表明美改變以往對恐怖主義偏重軍事打擊的做法,而是同時運用政,經和社會的軟實力來對付,其原因再也:恐怖主義產生的多原因,美國樹敵過多,金融危機,國力消耗不得不改變反恐戰略。
(3)材料三是全球非傳統安全領域具有代表的兩個案例,非傳統安全日益猖獗,原因有民族種族宗教矛盾日益艱巨、某些國家幕后支持和利用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發展激化了種族矛盾和仇恨以及冷戰結束后南北差距拉大。
中國主張聯合國和安理會應發揮主導作用,針對恐怖組織的軍事行動應目標明確。打擊恐怖主義要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