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去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實施一系列改革舉措
教育“改”出新天地
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教育規(guī)劃綱要全面貫徹落實的重要一年。這一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啟動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教育改革正在悄然改變著學校的面貌、教學的方式、教育的生態(tài)。
回顧2011年,展望2012年,我們梳理身邊變化,解讀政策措施,期待教育改革繼續(xù)穩(wěn)步推進,為每個受教育者提供嶄新天地。
讓所有童年都美好
變化:安徽省合肥市完成了對全市城區(qū)規(guī)劃區(qū)域內、2002年以來建設的規(guī)劃總建面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qū)配套建設的幼兒園建設、使用和管理情況的全面普查,共調查小區(qū)334個,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實。
政策:2010年11月,國務院下發(fā)《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根據(jù)意見,各地迅速制定并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13年,全國將新建幼兒園9萬多所,新增入園幼兒500多萬人。
山里娃不再餓肚子
變化:廣西河池市啟動學生營養(yǎng)餐工程,以中央財政每人每天3元、縣財政0.5元的方式為寄宿制小學生提供伙食補助。全市164595名農村寄宿小學生一日三餐全都吃上免費營養(yǎng)餐。
政策:2011年10月,國務院決定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60多億元專項資金,為680個國家試點縣的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每天3元錢的營養(yǎng)膳食補助。最貧困地區(qū)農村的2600多萬中小學生因此受益,占中西部農村學生的近30%。
“擇校”熱逐漸被遏止
變化:山西省晉中市沒有一個班超班容量,沒有一個公辦學校收取一分錢擇校費。成績,得益于教師交流制度、高中招生指標到校、陽光均衡編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策:為切實縮小校際差距,教育部與27個省(區(qū)、市)及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簽署備忘錄,不少省份還進一步與地市或縣市區(qū)簽署協(xié)議,層層落實政府責任。一年多來,各地劃定學區(qū)或片區(qū),統(tǒng)籌教學和人事管理,加大教師交流力度,把更多優(yōu)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qū)域內初中。今后將繼續(xù)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對薄弱學校進行改造;推動校長教師交流,通過學校聯(lián)盟、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等方式帶動各校整體水平。
寒門學子安心讀書
變化:我國已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較為完整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基本做到了沒有一個學生因為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
政策:2010年秋季學期開始,中等職業(yè)教育免學費覆蓋范圍從農村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yè)學生進一步擴大到城市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440萬受助學生占在校生的22%。2010、2011年,國家兩次提高中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達到小學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2010年秋季學期起,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原來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國家助學貸款年發(fā)放人數(shù)和金額分別突破100萬人和100億元。2011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入園給予資助。
教育公平再進一步
變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約79.2%,比2010年增長12.7%。
政策:根據(jù)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部署,一年多以來,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正在認真落實“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努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一個由多方面專家組成的專門工作組正在深入研究和論證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問題。相關政策、辦法或方案在出臺前還將進一步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教師專業(yè)水平提升
變化:今后5年,廣州市中小學教師將擁有自己的“學分銀行”,他們參與培訓的學分積累和轉換將更加靈活,學歷與非學歷、社會培訓與教育培訓等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將更加通暢。此外,廣州還將實施師德修養(yǎng)提升、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等八大工程,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
政策: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5億元實施向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的“國家級培訓計劃”,當年完成培訓教師115萬名,其中農村教師110萬人。2011年又啟動“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一年間,農村教師特殊崗位津貼、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制度、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以及中小學校長隊伍專業(yè)化建設等正在試點。
農村師資提升有望
變化:首屆10597名免費師范生全部到中小學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湖南、新疆、河北、湖北等16個省份在部分師范院校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
政策:為了拓寬農村師資的來源,2007年,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各地師范院校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農村學校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并對置換出農村骨干教師進行脫產(chǎn)培訓。
多元錄取體系初建
變化:高考結束后,云南、海南兩地考生不僅從指定網(wǎng)站上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績,還得到一份成績分析報告單。報告單除了列出單科成績和總分或綜合分外,還有每個科目的成績在全省同類考生中的百分等級、考生在各不同學科內容和能力結構上的得分以及升學指導測驗結果等內容。
政策:為了促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國家研究制定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具體步驟包括完善多渠道升學途徑,探索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完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高校招生選拔錄取提供依據(jù)。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完善國家考試科目試題庫。目前,上海、江蘇等省市開始試點推進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
民辦學校獲扶持
變化:浙江省溫州市每年安排3000萬元作為民辦教育專項獎補資金,從升等創(chuàng)優(yōu)、教師培訓、評優(yōu)評先、貸款貼息、中高職畢業(yè)生培養(yǎng)等方面對民辦學校進行多方位的資金扶持或獎勵。
政策:為了促進民辦教育成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教育部與相關部委正在聯(lián)合研究制定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fā)展的意見,推動和指導地方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目前已首次批準5所辦學基礎較好、社會聲譽高的民辦高校開展培養(yǎng)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試點。
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變化: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教科所啟動的個性化教育實驗的引導下,永豐中心小學通過構建“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正在形成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態(tài)。
政策: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在新課程改革穩(wěn)步推進的基礎上,新組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專家工作委員會,開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和審議工作。同時,在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示范帶動下,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廣受歡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