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首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近日,北京市召開主題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學區制管理和集團化辦學工作推進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林克慶,市政府副市長王寧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同志主持。全市16個區的區委和區政府教育主管領導,市區教育兩委一室主要領導,有關高校和直屬單位負責人,以及全市參與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的中小學校長代表,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
林克慶強調,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統領教育綜合改革各項工作, 要辦好“人民滿意”和“國際一流”的首都教育;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認真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任務,解決好增量、提質、均衡、公平問題,要特別重視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王寧對下一階段首都基礎改革工作作具體部署,強調要認真總結經驗,鞏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要加強政府統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各區要落實基礎教育主體責任,同時要加強市級工作統籌,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發揮一核輻射,帶動兩翼教育整體提升,教育要在推進“一核”輻射、“兩翼”聯通、形成“一核兩翼”整體發展中發揮牽引帶動作用;完善體制機制,把基礎教育改革引向深入,要緊緊把握教育改革方向,積極鼓勵辦學模式實踐探索,著力提高基礎教育治理能力,著力推進各項保障機制改革。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不斷縮小教育差距,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北京市不斷加大政策引導與扶持力度,支持各區進行學區制、集團化等優質資源擴增模式的改革探索。各區在實踐中分別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學區實踐模式和集團化等辦學模式,有效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來,北京市教委積極推進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等區域擴優改革,全市各區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學區制管理和集團化辦學,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驗。在推進工作過程中,市教委主要采取了加大市級經費支持力度、開展全市現狀調研、加強項目研究和實踐指導和搭建展示交流平臺四項措施,保障了區域擴優改革成效。調研顯示,學區制改革在緩解擇校矛盾,保障義務教育入學機會公平;在拓展教育資源,構建開放辦學格局;在強化統籌協調,有效提升區域整體辦學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截止目前,北京市共有學區131個,覆蓋12個區,1053所法人學校,占中小學總數的64.6%。平均每個學區規模為8所學校,學區在校生總數96.8萬人,平均每個學區在校生7400多人。目前,北京市學區按組織機構性質可分為兩大類:法人治理結構的學區與非法人治理結構的學區。按參與治理的主體劃分,學區有“共治型”和“自治型”兩種。
工作推進會上,北京各區教委、學區、教育集團和學校等不同層面的8個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從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的組織形態、職能定位、管理模式、運行方式和工作開展等方面做了總結交流。東城區教委、海淀區教委和大興區教委就學區制管理實踐探索做了經驗交流;朝陽管莊學區、延慶十一學校學區作為學區代表,分別介紹了學區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典型經驗;北京小學教育集團、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和石景山金頂街二小作為集團化辦學代表,進行辦學成效總結和經驗分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