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黨的十九大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3、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4、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定位是: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5、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6、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必須”是:(1)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2)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3)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
8、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和“四個自信”的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9、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偉大”的關系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10、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解決的問題是: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
11、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3)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6)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7)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8)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2、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增強“四個大局”是: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3、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戰略安排是: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4、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任務是:(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4)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5)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6)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15、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開放新格局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16、黨的十九大提出“三農”工作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17、黨的十九大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內容是:(1)優先發展教育事業。(2 )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4)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5)實施健康中國戰略。(6)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7)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18、黨的十九大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內容是: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19、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四大舉措”是:一是要推進綠色發展。二是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三是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20、黨的十九大提出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是:我們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來源:孟范昆教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