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對于大多數考研er來說,考研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就業,畢竟終生致力于學術的人少之又少,看看這些最具幸福感的職業,也許可以選擇相關專業報考。
據“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調查顯示,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
NO.1:自由職業者
NO.2:教師
NO.3:政府官員
NO.4:藝術工作者
NO.5:普通公務員
NO.6:導游
NO.7:民營企業家
NO.8:健身教練
NO.9:演員
NO.10:創業者。
中國最具幸福感職業榜首:自由職業者。緣由是:自由職業是指擺脫了企業與公司的制轄,自己管理自己。
中國最具幸福感職業榜眼:教師。緣由是:教師常常被公眾比喻為園丁、蠟燭、春雨、靈魂工程師等等。
中國最具幸福感職業探花:政府官員。緣由是:政府官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家公務員。
金錢與幸福程度之間有關聯嗎?在由《小康》雜志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而進行的“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2.5%)認為“沒有必然關系”,不過也有三成受訪者(35.1%)覺得“錢越多、越幸福”,只有12.4%的受訪者覺得“錢越少、越幸福”。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對于“錢多”表現得還算“超脫”,但在收入面前卻顯得有些“計較”。在“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單上,收入排在首位。
四成受訪者坦承,“提高工資水平”對幸福感的提升幫助最大;收入的高低與職業幸福感則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
A、收入和閑暇時間是幸福感的保證
在“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上,收入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再次是個人發展空間,職場人際關系和個人興趣的實現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福利、工作為自己帶來的社會聲望、領導對自己的看法、職位高低、單位實力。
與收入“高高在上”的地位相應的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待遇、福利是年終獎。此外,帶薪年假、旅游度假、健康體檢、績效加薪等待遇、福利,也都能夠對職場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較大作用。
由此可見,可觀的收入和一定的閑暇時間,都是獲得較高的職業幸福感的保證。在10月1日由《小康》雜志社發布的“2015中國休閑小康指數”調查中,多達91.8%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適當減少工作量,從而增加與家人、朋友一起休閑的時間。
B、自由職業者為何能排第一
在今年的榜單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職業者、教師、政府官員、藝術工作者、普通公務員、導游、民營企業家、健身教練、演員、創業者。
自由職業者,不正是那種讓錢和時間都“兩全其美”的幸福職業嗎?在收入方面,國內一家大型網站發布的《2014年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示,稅前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O2O自由職業者占到68%,9%的人超過1萬元,而低于3000元的僅占14%,在幾個熱門的自由職業中,汽車評估師的平均月薪甚至達到了16623元,按摩師的月平均薪資達到12244元,足療師達到9823元,美甲師達到8014元;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系的摩擦。
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
C、2012年以后,公務員跌下榜首
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系的摩擦。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自由職業者第一次排在“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排行榜首位。
在2014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政府官員、高管、教師之后,位列第四;在2013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教師、政府官員、高管、藝術工作者、普通公務員之后,位列第六;在2012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普通公務員、政府官員、教師、藝術家、高管之后,同樣位列第六。
D、中國最幸福的職業——老師連續4年排前三
其中,教師這一行業的幸福感排名已經連續4年位居前三名了。
“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調查顯示,教師是僅次于自由職業者之后,位居幸福感職業榜單的第二位。教師排這么高的名次,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通過這個榜單,可以看到教師職業最近幾年穩居前三名,可見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教師職業的幸福感還是很高的。當然幸福不幸福,還是得老師自己說了算。
當老師幸福的那些事兒
最年輕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有童心;與學生在一起;走在校園里,得到學生們陽光燦爛的問候。
最有價值感:帶領一位孩子實現他(她)自己的夢想。
最有成就感:對學生有所幫助;被學生肯定;得到眾多孩子的愛和尊重,得到家長的信任和感激;學生使用自己編的教材并對自己教授的學科有興趣;培養出好學生,社會認可;學生成績提高快;使班內絕大多數學生能輕松、愉快地掌握難度較大的知識;學生錄取率高。
最驕傲自豪: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課,下課時自發地報以掌聲;看到學生成人成才;參加學界或業界的研討會或活動的時候,聽到同行們夸獎、信任自己的學生。
最休閑舒適:有寒暑假;工作規律;平日工作有序,假期穩定自由;身心自由,大多數時候能夠有獨立的人格。
最開心的事:學生好好學習;看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學生考出好成績;看到學生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了成績;看到學生們有了幸福的家庭;看到學生們有一點小成功;上課;給學生輔導。
最浪漫的事:“成績最差的學生做了廚師,送給我他雕刻的蘿卜花”。
最感動的事:被學生記得;畢業多年的學生很親切地叫自己老師;學生們因為想念老師而打來電話、發來短信,或是寫郵件問候,表達對老師的愛戴和思念。
★聽聽專家怎么說
職業幸福感變化因大環境變了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張晶晶老師認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指數上升,總體上是個好的現象,有其積極的一面。這說明社會大眾開始轉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傳統中把職業劃分三六九等的現象在逐漸淡化,只要是自立、獨立,能養活自己的職業都能慢慢被認可。
調查數據顯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指數首次超過了公務員、教師等傳統意義上的穩定職業。據分析,出現這樣的變化首先是受到大背景的影響。大家原本以為很穩定的職業沒有過去那么穩定了。“即便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也開始探索市場化,職業壓力高于過往。”在這一背景下,從業者與過去相比,工作壓力增加,滿意度和幸福感自然下降了。其次,傳統觀念中的穩定職業其求職成本也比較高,比如公務員、教師,其學歷和學習背景要求高,求職的成本也高,“獲得這樣一份穩定工作后,從業者會想到求職時投入的經濟和精力成本,反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可能會有一定不平衡感,降低幸福指數。”而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不一樣,投入和產出不會有強烈的不平衡感。第三,從事自由職業者的人往往帶有傾向的,“愿意選擇自由職業者的人,性格上會偏好自由,喜歡輕松的人際關系。”當他在工作中得到自由、輕松的同時,收入還不低,幸福感自然會提高。
年輕人選擇職業前一定要有規劃
職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調查是個主觀調查,調查的數據和內容有其主觀性。只是從調查角度切入“窺探”某個行業的從業者的工作狀態,“對求職的年輕人來說,參考價值不高。”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在隨機調查中。有自由職業者擔心,別人對其從事的職業有偏見,有意隱瞞了相對負面的數據。
“任何一個職業選擇的前提是規劃,年輕人不管如何選擇,要想到未來5到10年的理想。”選擇職業時,要考慮未來的人生會變成什么樣子,“現在做得這份工作與長遠理想職業有多大契合度,在過程中,找個可以融合的點。”實際上,求職者很難找到百分百滿意的工作。“百分百讓你幸福的工作很少,總體上說,從長遠規劃的角度找個平衡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