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8年上海體育學院面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一、考生報名資格:
1.所持身份證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港澳地區考生,持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地區考生,持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2.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學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
3.品德良好、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四十五歲以下。
4.有兩名與報考專業相關的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的學者書面推薦。
二、報考類別與學習年限
1.報考類別:全日制研究生在學期間相關收費標準和待遇與內地(祖國大陸)研究生相同,學費全日制碩士8000元人民幣/年;博士10000元人民幣/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學期間按有關規定收取學費等相關費用。
2.學習年限:碩士學習年限2-5年;博士學習年限為3-6年。
三、獎學金:
(1)名額:以當年評選要求名額分配為準;
(2)獎學金標準;碩士:一等10000元/年、二等7000元/年、三等5000元/年;博士:一等15000元/年、二等10000元/年、三等7000元/年。
四、報名手續:
面向港澳臺地區研究生招生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港澳臺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繳費。
1.網上報名要求:
(1)網上報名時間: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全天24小時接受網上報名。
(2)考生應在規定報名時間登錄(網址為http://www.gatzs.com.cn/)“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要求報名并上傳電子照片。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逾期不再補報。
(3)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
(4)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現場確認要求
(1)所有考生均應按報考點要求對報名信息進行現場確認,確認時間以考點時間為準,請查看考點通知。
(2)考生現場確認時應按規定提交本人網上報名編號、有效身份證件、學士學位證書或碩士學位證書(應屆畢業生可于錄取前補交,但須提交應屆在讀證明原件)或同等學歷文憑,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3)考生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和電子照片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按報考點要求繳納報考費。
(5)報考點打印《考生報名信息確認表》,考生簽字確認后交報考點留存。
(6)考生應按報考點要求提交相關報名材料副本。
五、現場確認與初試地點
受教育部委托,下列4個報考點負責港澳臺研究生報名和初試地點。
1.北京: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
電話:(010)68945819,圖文傳真:(010)68945112
2.廣州: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地址:廣州市中山大道69號
電話:(020)38627813,圖文傳真:(020)38627826
3.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83號聯合出版大廈14樓1404室
電話:(00852)28936355,圖文傳真:(00852)28345519
4.澳門: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14A-640號龍成大廈5-7樓
電話:(00853)28345403,圖文傳真:(00853)28701076
六、初試時間:2018年4月14日至15日。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安排在4月15日9:00-15:00進行。
七、復試事項:以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處網頁通知公告欄公布的通知為準。
八、錄取
錄取名單將上報教育考試院及相關部門,2018年7月將錄取通知書直接寄發錄取考生本人。新生報到時,我院將對新生入學資格進行復查,不符合入學條件者,取消入學資格。
九、注意事項
1.請考生隨時關注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處網頁(http://yjsc.sus.edu.cn/)資訊的相關考試信息。
2.希望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在報考前與所報考導師取得聯系。
3.我院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輔導班。
4.學校地址:上海市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聯系部門:研究生處招生辦公室,電話021-51253164郵編:200438
十、招生學科專業目錄、導師
1.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所屬學院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方向序號
|
專業方向
|
導師姓名
|
擬招收人數
|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
040303
|
體育教育訓練學
|
1
|
體育教學訓練一般理論與實踐
|
王德新
|
1
|
2
|
學校體育教育
|
毛麗娟
|
1-2
|
|||
3
|
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
馬海峰
|
1
|
|||
4
|
學校體育與青少年體育行為
|
邵斌
|
1
|
|||
5
|
運動與健康促進
|
王興
|
1
|
|||
6
|
適應體育理論與方法
|
吳雪萍
|
1-2
|
|||
7
|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
張慶文
|
1
|
|||
8
|
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
|
高炳宏
|
1
|
|||
9
|
人體運動的動作和能量代謝
|
黎涌明
|
1-2
|
|||
10
|
體育教育訓練學
|
丁海勇
|
1
|
|||
11
|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
蔡玉軍
|
1
|
|||
12
|
運動與健康促進
|
劉陽
|
1-2
|
|||
13
|
體育教育與訓練
|
王紅英
|
1
|
|||
14
|
學校體育與兒童青少年體質
|
唐炎
|
1-2
|
|||
15
|
體育教育
|
王麗娟
|
1-2
|
|||
16
|
(足球)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
龔波
|
1-2
|
|||
17
|
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
吳瑛
|
1-2
|
|||
18
|
學校體育
|
舒盛芳
|
1-2
|
|||
19
|
乒乓球運動
|
施之皓
|
1
|
|||
20
|
體育教育與身體文化
|
李有強
|
1
|
|||
武術學院
|
040304
|
民族傳統體育學
|
1
|
武術文化與社會,武術表演
|
戴國斌
|
1-2
|
2
|
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文化
|
郭玉成
|
1-2
|
|||
3
|
武術教育研究
|
趙光圣
|
1
|
|||
運動科學學院
|
040302
|
運動人體科學
|
1
|
運動免疫學
|
陳佩杰
|
1
|
2
|
運動與技能代謝評定
|
高炳宏
|
1
|
|||
3
|
運動與健康促進
|
莊潔
|
1-2
|
|||
4
|
身體活動/運動與健康促進
|
曹振波
|
1-2
|
|||
5
|
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
|
張春華
|
1
|
|||
6
|
運動與骨質疏松、傳統康復的基礎與臨床
|
鄒軍
|
1
|
|||
7
|
運動與代謝性疾病
|
劉宇健
|
1-2
|
|||
8
|
運動與腦健康
|
婁淑杰
|
1
|
|||
9
|
運動與健康促進
|
王茹
|
1-2
|
|||
10
|
運動干預對代謝性疾病發生機理的理論與實踐
|
常波
|
1
|
|||
11
|
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控
|
趙杰修
|
1
|
|||
12
|
反興奮劑研究
|
陳佩杰
|
1
|
|||
13
|
運動生物力學
|
劉宇
|
1
|
|||
14
|
運動生物力學
|
閭堅強
|
1-2
|
|||
15
|
運動生物力學
|
傅維杰
|
1
|
|||
16
|
運動生物力學
|
毛德偉
|
1
|
|||
17
|
運動認知理論與方法
|
周成林
|
1-2
|
|||
18
|
運動技能控制的神經心理機制
|
張劍
|
1-2
|
|||
19
|
運動信息認知加工
|
李安民
|
1
|
|||
20
|
體育教育理論與方法
|
任杰
|
1
|
|||
0403Z5
|
運動康復學
|
1
|
運動系統疾病的康復
|
陳佩杰
|
1
|
|
2
|
傳統康復理論與治療
|
鄒軍
|
1
|
|||
3
|
運動緩解成癮的機制
|
周成林
|
1
|
|||
4
|
運動與腦健康
|
婁淑杰
|
1
|
|||
5
|
運動神經肌肉控制
|
王琳
|
1-2
|
|||
6
|
運動康復
|
韓甲
|
1
|
|||
7
|
運動心肺康復
|
吳衛兵
|
1
|
|||
8
|
運動康復
|
侯曉暉
|
1
|
|||
0403Z2
|
體育工程學
|
1
|
體育工程
|
劉宇
|
1-2
|
|
經濟管理學院
|
0403Z1
|
體育管理
|
1
|
體育經濟與管理
|
曹可強
|
1
|
2
|
體育管理
|
劉東鋒
|
1
|
|||
3
|
體育管理
|
劉兵
|
1-2
|
|||
4
|
體育產業經營管理
|
李海
|
1
|
|||
5
|
體育產業
|
黃海燕
|
1-2
|
|||
6
|
體育組織管理
|
董傳升
|
1
|
|||
7
|
體育產業管理
|
張瑞林
|
1
|
|||
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
|
040301
|
體育人文社會學
|
1
|
體育倫理與管理
|
龔正偉
|
1-2
|
2
|
休閑與體育旅游
|
董二為
|
1
|
|||
3
|
公共體育管理與政策研究
|
盧文云
|
1-2
|
|||
4
|
全民健身與社會發展
|
鄭家鯤
|
1
|
|||
5
|
體育歷史與文化
|
鄭國華
|
1-2
|
|||
6
|
體育運動與社會發展
|
郭修金
|
1
|
|||
7
|
冰雪運動發展
|
闞軍常
|
1
|
|||
8
|
體育旅游
|
李海
|
1
|
|||
9
|
體育新聞傳播
|
杜友君
|
1
|
* 導師的情況介紹見網址(http://yjsc.sus.edu.cn/jjlhh/jjlhh41.htm )
2.博士各專業考試科目內容
序號
|
專業 代碼
|
專業名稱
|
外語
|
科目一內容
|
科目二內容
|
1
|
040303
|
體育教育訓練學
|
1001英語
|
2301運動生理學
|
3301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理論
|
2
|
040304
|
民族傳統體育學
|
2301運動生理學
|
3401武術理論
|
|
3
|
040302
|
運動人體科學
|
方向序號1-16:2201解剖學(含運動解剖學) 方向序號17-20:2301運動生理學
|
方向序號1-16:3201生理學或3204運動生物力學或3205生物化學
方向序號17-20:3203心理學(含運動心理學)
|
|
4
|
0403Z5
|
運動康復學
|
2201解剖學(含運動解剖學)
|
3209運動康復綜合
|
|
5
|
0403Z2
|
體育工程學
|
2201解剖學(含運動解剖學)
|
3206體育工程綜合 或3204運動生物力學
|
|
6
|
0403Z1
|
體育管理
|
2101社會學
|
3501管理學(含體育管理)
|
|
7
|
040301
|
體育人文社會學
|
2101社會學
|
01-08方向:3101體育理論 09方向:3102體育新聞傳播
|
3.博士各專業初試大綱(不排除超出該范圍的可能)
1001英語:大學英語六級及以上水平
2301運動生理學:骨骼肌機能;血液循環;呼吸;能量代謝與體溫;本體感覺器官和前庭位覺器官的功能;神經系統的功能;內分泌機能;運動技能的形成;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及其訓練原則;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狀態的變化規律;運動機能的生理學評定;高原環境與運動能力;運動處方的生理學基礎。
3301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理論:體育教育理論和運動訓練理論各占50%的比重,體育教育理論和運動訓練理論的考試大綱分別如下:
體育教育理論:中外學校體育發展史;體育課程的基本理論與原理;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國外學校體育及學校體育熱點問題研究;《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及熱點問題研究。
運動訓練理論: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概述;運動員培養系統;運動訓練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運動訓練中的一般原則和專門原則;以訓練小周期為基礎的運動訓練安排;運動訓練的方法與手段;運動員的體能與體能訓練;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與技戰術能力訓練;運動員的智力與心理訓練;運動訓練過程監控的理論與方法;各單項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各單項運動各周期的訓練課計劃的制訂。
3401武術理論:武術基本理論,武術技術體系與技法;武術歷史發展;武術文化與傳播;武術教育與教學;武術訓練與競賽;傳統體育養生與健康;民族民間體育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研方法;民族傳統體育熱點問題。
2201解剖學(含運動解剖學):運動解剖學部分:以骨、關節、肌肉的機能特征為主線,結合運動訓練實踐及運動損傷予防闡述其結構、變化及機理;系統解剖部分:結合運動能力的提高及健康促進闡述人體各器系基本結構、變化及機理;《運動解剖學》結合其他學科研究的現狀、方法、存在問題及展望。
3201生理學:生理學研究任務、機體生理機能調節方式;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能量代謝與體溫;尿的生成;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本體感覺器官和前庭位覺器官;神經系統的功能;內分泌;雄、雄激素的分泌與生理作用。
3205生物化學:蛋白質、核酸的結構與功能;酶;糖代謝、脂類代謝及氨基酸代謝;生物氧化;物質代謝的聯系與調節;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基因重組與基因工程;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
3204運動生物力學:人體運動的運動學;人體運動的動力學;肌肉力學與肌力訓練的生物力學;生物力學研究方法與測量技術(運動學測量、動力學測量、人體測量、肌電圖測量);動作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3203心理學(含運動心理學):認知心理、情緒心理、個性心理、心理測量與評價、社會心理、心理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等;體育運動中認知加工理論與方法;體育運動中注意理論與方法;體育運動心理狀態理論與方法;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理論與方法;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理論與方法;心理技能訓練理論與方法;心理技術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與評價方法。
3209運動康復綜合:針對人體不同功能障礙的康復評定方法;常見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康復評定;不同運動療法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基礎,以及針對常見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應用;運動損傷的發生機制與康復治療。
2101社會學:社會學的概念及學科特點;社會學的方法論;社會學的代表性理論及人物;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個體、角色、社會化、社會互動;組織與群體;社區;社會設置;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文化(傳媒、日常生活、休閑娛樂、健康等);社會失范、社會問題、社會控制、社會治理;社會變遷、社會轉型(全球化、現代化、城市化等);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特色社會學。參考書目: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版
3501管理學(含體育管理):知識點重在考查考生對管理學基礎知識掌握和體育管理實踐分析,要求考生懂管理知識,會識別、應用、分析和解決當前社會發展中的體育管理現象、矛盾和問題。考核內容:管理概念、管理對象與性質、管理思想及發展、管理基本原理、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管理方法和具體職能等。考點(考試內容不僅限于以下考點):體育管理基本概念、對象與方法;管理理論在體育實踐中的應用;我國體育管理實踐、改革、發展與創新;體育現象的管理學解釋;國內外體育管理比較;體育管理案例分析;體育管理政策解讀等。考核評分:管理學基礎知識考點占50%;體育管理的實踐與應用占50%。參考教材(考點內容不限于以下教材):1、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張瑞林,秦春林.體育管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101體育理論:體育的基本概念;體育簡史(歐美國家體育發展史、中國體育發展史);體育的構成要素;體育的社會設置;體育與人;體育與社會;體育功能;體育的基本領域;奧林匹克運動;體育文化;體育社會熱點問題與體育治理;體育工作;體育公共政策。參考書目: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體育基本理論教程》。
3102體育新聞傳播:
體育新聞傳播考綱(50%):體育精神傳播路徑研究/體育媒體從業者素質培養研究、乒乓球國際影響力提升研究、體育媒介經營管理研究、乒乓球國際影響力提升研究、體育節目傳播樣態研究、體育新媒體研究、體育傳播與全民健身、體育視頻制作與傳輸研究、體育VR研究。
新聞傳播考綱(50%):傳統媒體改革與轉型研究、新媒體輿情研究、數字媒體發展研究、媒體融合中的傳播內容創新研究、自媒體傳播特性研究、健康傳播研究、新形勢下宣傳工作研究、國際傳播研究、視頻創作研究、語言與藝術傳播研究。
4.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初試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備注
|
040301體育人文社會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
01、體育歷史與文化
02、外國體育
03、城市體育
04、社會體育
|
||
050301新聞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2新聞理論與業務
③ 801體育傳播學
|
|
01、體育文化傳播
02、體育新聞理論與實務
03、體育宣傳與媒介服務
|
||
040304民族傳統體育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一般要求報考本專業考生具備較高武術運動技術水平;
復試參考書為《中國武術教程》、《中國武術導論》高等教育出版2010年出版
|
01、武術歷史研究
02、武術文化
03、武術教育
04、武術傳播
05、武術科學化訓練
06、傳統體育與健康促進
|
||
0403Z3體育賽事運作
|
① 201英語
② 616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體育管理)
|
報考體育賽事運作和體育管理專業的考生,考試科目616體育學專業綜合(體育管理),分為教育學、體育運動概論及體育管理學三個部分。復試不再加試《管理學原理》。
|
01、體育賽事組織管理
02、體育賽事營銷
03、體育賽事評估
|
||
0403Z1體育管理
|
① 201英語
② 616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體育管理)
|
|
01、競技體育管理
02、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
03、體育信息管理
|
||
0403Z4休閑體育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
01、休閑體育開發與市場運作
02、休閑與文化
03、體育舞蹈編導與推廣
|
||
040302運動人體科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
01、體力活動及運動訓練效果的評定及監控
02、運動對機體器官、組織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03、運動疲勞、創傷與康復
04、生物力學研究及運動器材研發
05、運動營養
|
||
0403Z5運動康復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5運動康復學專業綜合
|
|
01、運動康復治療基礎
02、運動康復臨床治療
03、運動康復治療工程
04、傳統養生康復
|
||
101000 醫學技術(康復治療方向)
|
① 201英語
② 617康復綜合
|
要求報考該專業的考生須為康復治療專業、運動康復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或者中醫學專業,已獲得或將獲得醫學或者理學學士學位。
|
01、康復治療基礎
02、康復治療臨床技術
03、康復工程
04、傳統養生康復
|
||
040203應用心理學
|
① 201英語
② 312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
|
|
01、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
02、競技運動心理
03、體育與鍛煉心理
04、運動生理心理
|
||
0403Z2體育工程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8體育工程學基礎綜合
|
|
01、運動工效學方向
|
||
02、運動人體科學方向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
040303體育教育訓練學
|
① 201英語
② 611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一般要求具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或相關體育學教育背景
|
01、體育教育理論與方法
02、特殊體育教育理論與方法
03、一般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04、專項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
||
體育碩士
|
① 201英語
② 346體育綜合
|
一般要求具有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或相關體育背景
|
01、體育教學(045201)
02、運動訓練(045202)
03、競賽組織(045203)
04、社會體育指導(045204)
05、社會體育指導(管理方向)(045204)
|
||
055200 新聞與傳播
|
① 201英語
② 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150分)
③ 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150分)
|
* 考試大綱詳見2018年碩士招生簡章:網址(http://yjsc.sus.edu.cn/info/1790/3166.htm)
5.2018年碩士研究生入學部分考試科目(611、346、616)調整
|
||||||||
序號
|
報考專業
|
科目名稱
|
科目代碼
|
原科目組成部分
|
原有分值
|
調整后保留部分
|
調整后分值
|
備注
|
1
|
體育碩士(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
|
體育綜合(總分300)
|
346
|
運動訓練學
|
100
|
|||
學校體育學
|
100
|
學校體育學
|
150
|
|||||
運動生理學
|
100
|
運動生理學
|
150
|
|||||
2
|
學術型碩士(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休閑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
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總分300)
|
611
|
教育學
|
100
|
運動人體科學考生最終成績折算:體育運動概論100分,運動生理學200分
|
||
體育運動概論
|
100
|
體育運動概論
|
150
|
|||||
運動生理學
|
100
|
運動生理學
|
150
|
|||||
3
|
體育管理、賽事運作
|
體育學專業基礎綜合(體育管理) (總分300)
|
616
|
體育管理
|
100
|
體育管理
|
150
|
|
教育學
|
100
|
|||||||
體育運動概論
|
100
|
體育運動概論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