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生態學》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09
科目名稱:生態學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 課程目標
通過生態學課程的學習, 掌握生態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了解生態學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生態學問題的能力。
二、 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考生應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種群生態、群落生態、生態系統生態、景觀生態、全球變化等知識。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生態學》概況
1. 了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生態學研究對象、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生物與環境
1. 掌握生態因子的概念,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 掌握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生態幅概念。
3. 掌握生態系統中主要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和生物的適應性。
三、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1. 掌握種群、單體生物、構件生物和內稟增長率的概念。
2. 了解與種群統計學有關的參數、種群年齡結構類型、存活曲線類型。
3. 掌握種群Logistic增長模型的公式含義、Logistic曲線的特征和意義。
4. 了解種群暴發、掌握生態入侵概念;理解種群空間格局類型。
四、種群生活史
1. 理解生活史的概念,了解種群擴散。
2. 掌握繁殖策略r-選擇生物與K-選擇生物特征。
五、種內與種間關系
1. 理解植物種內關系的概念、種內關系的類型。
2. 掌握密度效應、領域行為、他感作用、生態位、協同進化的概念。
3. 理解種間關系的概念,種間關系的類型。
4. 了解捕食作用的生態學意義。
六、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1.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
2. 掌握生活型、群落交錯區和邊緣效應的概念。
3. 理解影響群落組成和結構的因素,理解中度干擾的生態學作用。
七、生物群落的動態
1. 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
2. 理解控制演替的幾種主要因素。
八、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1. 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組成和結構;理解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
2. 理解生態效率。
九、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 掌握初級生產的基本概念,初級生產量的測定方法。
2. 了解生態系統分解過程的性質,影響分解作用的資源質量和環境因素。
十、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 理解生物地化循環的概念與類型。
2. 理解全球主要的物質循環過程及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氮平衡的破壞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十一、景觀生態學系統
1. 了解景觀生態學研究對象和內容。
2. 掌握景觀、尺度、格局、空間異質性、綴塊性、邊緣效應的基本概念。
3. 掌握綴塊-廊道-基底模式,理解綴塊動態理論。
十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 理解全球變化的原因和生態后果以及減緩全球變化的對策。
2. 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
十三、生態風險評估與生態規劃
1. 了解生態風險評估與生態規劃的概念。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 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2、其他要求
考生不得使用電子計算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