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菜地里的蔬菜,浙江農林大學現代農業172班班長朱瑜很是興奮:“蘿卜、菠菜已經很大了,估計再過一兩周就可以吃了。”
到農作園種菜,是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學生的必修課,也是“農業生產綜合實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瑜說,農作園的菜地就是課本、農具是實驗器具,同學們平時上課的地點在菜園里,期末考試也是在這里。“除草、澆水和施肥,菜園管得好不好、菜種得好不好、同學們的參與度高不高,都與課程成績有關,都關系到班級每一位同學的期末學分。”
據介紹,早在1958年建校伊始,浙江農林大學就將勞動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學習使用鋤頭等工具,更是農林學子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浙江農林大學不僅積極鼓勵全校學生參與校園綠地管護、衛生清潔等,還要求學生參與挖番薯、割水稻、收大豆、玉米,播種土豆、油菜等勞動。
浙江農林大學相關負責人認為,和一般專業相比,農學類專業更需要農作技能的培養。從5年前開始,浙江農林大學就在校園里開辟了近百畝的學生農作園,并將相關土地分配給一二年級的農學類專業班級,鼓勵這些班級的同學在菜地里種瓜種菜,利用課余時間管理菜地、開展生產勞動。
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從事農業生產,浙江農林大學還專門聘請資深農民為技術指導,引導學生參與施肥、翻整、起壟等勞動,還選育了各種果蔬的小苗分配給學生耕種。
有了班集體的菜地,除草、施肥、澆水的時候,學生們多了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農作生活的機會。校方將栽培學、農作學、園藝設施學等課程開設于田間,如何管理好這塊菜地,自然也成了各個班級的同學共同關心的話題。大一新生王逸夫說,參加耕種,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活、教會他農耕的基本技能,也讓他對農業更有感情。
該校農作園技術指導葉志明說,現在的學生大多沒有從事過農業勞動。學生們干些農活、自己動手種植果蔬,不僅能夠見到果蔬的種植和生長過程,增強從事農業必須的動手能力,“更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對于他們更好地從事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積累”。
現代農業172班學生周涵越說,從不逛菜市場的自己,通過參加勞動,不僅認識了很多蔬菜,還學會了不同蔬菜的施肥管理方法、掌握了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周涵越認為,田間勞動還加強了同學間的溝通和交流,大家也收獲了友情和團隊精神。
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周國模表示,鼓勵學生到農場勞動、參與綠地養護等形式的勞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增加對“三農”的感情,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勤儉節約、感恩自然的品質。
據悉,如今浙江農林大學還將近3000種植物、總面積將近3000畝的校園,全部“承包”給學生,鼓勵同學在課余時間參加各類勞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