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7位在武漢工作,其中3位是中科院院士,分別是武漢大學的竇賢康、徐紅星和武漢理工大學的張清杰。另外4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海軍工程大學的何琳、武漢理工大學的張聯盟、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謝先啟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馬丁。
新院士中有6位是湖北人
記者梳理發現新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6位是湖北人。
張聯盟、歐陽明高均是湖北天門人。張聯盟是功能梯度材料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室;歐陽明高是清華大學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擔任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科技重點專項首席專家,為我國汽車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此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謝先啟是湖北洪湖人,是我國著名工程爆破專家,提出了“精細爆破”理論體系。
徐濤是湖北宜昌人,46歲的他是年齡最小的新當選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德馬普合作小組主任。作為生物學家,徐濤在細胞和分子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知名的突出成就,是國家973項目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之一,主持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研究,為我國生物技術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
劉昌勝是湖北大冶人,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著名生物材料專家。他一直從事骨修復材料和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工作。研制出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系列產品,已在全國500多家醫院使用24萬例,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發明并制備出載重組人工骨高活性修復材料,已應用于臨床研究,可明顯提高骨再生速率,對大段骨缺損及骨再生能力弱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在納米介孔凝聚合成理論方面取得了突破。
吳光輝是湖北武漢人,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大型客機C919總設計師。這位忙碌的航空人一直從事飛機設計工作,先后擔任某型號軍機、ARJ21、C919等多型號飛機的總設計師。今年5月5日,C919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
9院士本科就讀武漢高校
另外讓武漢地區高校感到驕傲的是,今年新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9位是在武漢完成本科教育,還有一位碩士和博士學習也是在這里完成的。
方復全,1983年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應用數學系,后曾留校任教至1988年。現任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多年來主要從事黎曼幾何與微分拓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科研成果,本次當選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徐濤從1988年到1997年,先后在華中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專業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習,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馬丁1982年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后來又在這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主任,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他通過檢測16484個中國漢族人群樣本,首次揭開漢族宮頸癌發病遺傳奧秘。
潘永信1985年和1988年在中國地質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現為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巖石磁學、地球磁場古方向和古強度變化、生物地磁學和環境磁學等應用的基礎性研究。主持或參加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資助研究項目。2004年獲得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本次當選為中科院地學部院士。
聶祚仁1983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機械系,現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金材料加工及其循環再造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國際合作、國家973、863、支撐計劃和國防軍工等20多項重大科研任務,共獲得了5項國家科技獎勵,本次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張聯盟1978年畢業于武漢建筑材料工業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前身)復合材料專業,1986年獲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王漢中1980年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原華中農學院)農學專業,1990年獲得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他是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部油料指導專家組組長、油料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為提高我國油菜雙低率、含油量和產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昌勝1989年本科畢業于湖北大學生物系,后來在華東理工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王小凡著名癌癥生物學家。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現任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終身講席教授,他在細胞信號轉導、DNA損傷與修復、癌癥轉移分子機制、腫瘤微環境等多個領域均有重要學術貢獻。本次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理工大學張清杰院士雖然本科不在武漢度過,但碩士和博士均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船舶結構力學專業。
據不完全統計,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湖北地區高校大學本科教育培養的院士校友人數為36名,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各9人;海軍工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各4人,華中農業大學2人,湖北大學、長江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空軍預警學院各1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