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40年秋的一個上午,延安馬列學院專門派四人到楊家嶺去接毛主席來作報告,當他們走到延水河橋頭時,沒想到竟碰到了迎面走來的毛澤東。毛澤東打量了來接他的四個人,嚴肅認真地說:“從楊家嶺到馬列學院,才十里八里路。二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來了,這幾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作風: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延安馬列學院派人去接中央領導來作報告,在我們看來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毛澤東看來,卻是不正常、要不得的事。這是因為,“我們是共產黨的領導人,不是當官做老爺,而是人民群眾中的普通一員,是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心連心的。”毛主席的言行,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對職位、權力的清醒認識。中國共產黨就是靠毛主席倡導的“延安作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這種“延安作風”的勝利。今天,我們重溫毛澤東的“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對于新形勢下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材料2
1945年,黃炎培以國民政府參政員的身份到訪延安,在延安,他見到了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而且,他和毛澤東有過一次深談,這次談話促使他從延安回來撰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延安歸來》,在書中他回憶了他和毛澤東的這段談話,就是關于“國家興衰周期率”的內容。
毛澤東問:“任之先生,這幾天通過你的所見所聞,感覺如何?”黃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毛澤東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黃炎培與毛澤東的這段對話,人稱“窯洞對”,甚至被后人引用為關于政權建設的經典之談。
——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材料3
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西柏坡召開,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11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西柏坡視察,佇立展板前,習近平一一對照著說:“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摘編自《新華網》
請回答:
(1)怎樣理解“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2)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窯洞中關于歷史周期率的這段對話,至今對中國共產黨有什么鞭策和警示?
(3)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出的六條規定對當前黨的建設的啟示?
【參考答案】
(1)毛澤東提出要用共產黨的延安作風打敗國民黨的西安作風,已經把作風問題提到關系革命成敗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延安作風,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歸納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并指出它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正是憑借延安作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
(2)毛澤東與黃炎培關于歷史周期率的對話,實際上是討論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勝利后如何保持革命精神的問題。毛澤東給出的新路是民主,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同時要求中國共產黨員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今天,我們黨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等諸多考驗,更要發揚民主,保持兩個務必,避免政亡人息。
(3)習近平總書記將黨的現實情況與七屆二中全會的六條規定進行一一對照,總書記的對照分析體現了中央領導對黨情有清醒的認識,展現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視黨情、實事求是的好風氣,為全黨作風建設樹立了好導向。
“正視黨情,實事求是”是黨90多年歷史留下的珍貴寶藏。審視黨的發展壯大過程,凡是從實際出發作出的路線戰略,都是順應民心民意、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決定。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相較第一步而言,改革開放、“中國夢”的實現是第二步、第三步。黨在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在自身建設、傳承優良作風、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等方面還應當繼續發揚。
中國共產黨要切實認清和解決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