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論說文
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一直是一個貶義詞,但據說莫扎特也是從模仿別人的音樂開始,最終創作出了獨創的音樂,請以"模仿與創新"為話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論模仿與創新
一說起模仿,有人就會援引"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例子,把模仿貶得一無是處。但這些人恰好忘記了"胡服騎射"的故事。通過模仿完成積累,實現自我成長,進而提升創新的有效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模仿也是一種進步。
模仿這種技巧常見又有效,但能正確使用者并不多。模仿的目的不是為了形而同,貌相似,而是挖掘模仿對象的優勢要素,學習運用自如,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突破,創造與之不同,達到更優。簡單來說,個人理解的模仿目的,不是為了求同,而是為了更好的創新。
模仿為創新奠定基礎,創新的輝煌常使人贊嘆不已,而模仿和借鑒卻為一些人所不齒,殊不知,如果沒有"東施效顰"的勇氣,沒有"邯鄲學步"的追求,連模仿也沒有,更談不上借鑒,而離開了模仿和借鑒,又何來創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從蘇聯引進技術設備,沒過多久,仿制出的噴氣式戰鷹就巡航在祖國藍天。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短短幾年就走完了其它航空大國幾十年的發展路程,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已相差無幾。改革開放以后的大量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高起點上引進關鍵技術設備,是發展我國工業和經濟的快而省的捷徑,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奠定了基礎。
擅于模仿是走向創新的橋梁。把別人的產品、技術拿來,結合自己的實情做一番比較,以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或從中吸取教訓,這就比單純模仿要高明一步了。當改進后的產品、技術問世的時候,已不是先前的翻板,而是一副可以搶占市場的全新面孔了。翻翻日本人的發家史就可以知道,日本人就是從模仿開始,不斷吸收借鑒,才最終走上創新之路的。
當然,只知道一味地模仿是不行的。齊白石老先生那句名言是很發人深省的--"學我者,似我者死"。沒有自己的東西,你將永遠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始終無法趕上別人,更不用說超越了。一個民族,如果只滿足于模仿、借簽而不思創新,將永遠落在時代的后面。我們今天的模仿和借鑒,正是為了明天的創新。首鋼人在改革開放以后,不惜下大本錢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并不斷加以改進、創新,終于有了自己的一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工藝。今天,連美國人也來購買首鋼人的技術專利,如果人們都能像首鋼人那樣處理好模仿、借鑒和創新的關系,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借鑒、創新上來,那么不愁沒有發展。
總之,不要再一味的貶低模仿了,擅于模仿也是一種創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