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關乎眾多家庭福祉和社會安定穩定,也是釋放人才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共17.4萬人,就業率已達96.9%,與往年相比就業質量和就業充分性均有所提高。
為了深入了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聯合發布《樂業報告》系列之《上海市2017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以上海市就業登記信息為基礎,結合高校畢業生抽樣調查的數據,研究分析了進入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的9.0萬名(升學、出國、去外省市就業的除外)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上海高校畢業生中90后超過九成,95后已成應屆畢業生的主力軍。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90后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約占93.6%,80后約占5.7%,70后僅占0.6%。
社會關注度較高的95后大學生,自2016年開始大量進入上海人力資源市場,所占比重已由2016年的12.1%上升至2017年的47.4%,高于其他各年齡段的畢業生所占比重,成為應屆畢業生中的主力軍。
專家分析指出,95后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走在了互聯網潮流的前沿,也親眼見證了我國在全球化時代迅速崛起的歷程,因此他們思想活躍、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懷疑精神和創造能力。95后作為應屆畢業生的主力軍大量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必將為市場注入創新發展的新活力,在追求自身事業成長進步的同時,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專家同時提醒,95后大學生雖然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但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也要全面、客觀地認清個人的能力特點和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情況,找準職場定位,避免出現高不成、低不就而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就業甚至長期“啃老”的現象。
求職擇業最看重職業發展空間,七成高校畢業生表示對當前的工作感到滿意。調查結果表明,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62.8%的畢業生最關心的因素是職業發展空間;對于薪酬福利的關注度位居其后,約占62.6%。在關系到就業質量的諸多因素之中,2017屆高校畢業生對于企業規模、企業知名度等方面的關注,則相對較低,均在8%以下。
從2017屆高校畢業生對于就業崗位的滿意度來看,對當前的就業崗位“非常滿意”的高校畢業生約占14.9%,表示“比較滿意”的約占57.6%,兩者合計約占72.5%;對當前的就業崗位“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高校畢業生約占2.9%。
專家分析指出,與往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情況相比,以95后為主的2017屆大學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個人成長空間和未來發展前景,對于薪酬福利方面的關注度則有所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95后在步入職場之初、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相當務實,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光長遠,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而并不是像有些網絡輿論所擔心的那樣“玩世不恭,缺乏責任意識”。
缺乏實踐經驗是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業見習政策為大學生“雪中送炭”。調查數據顯示,48.8%的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表示,在求職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明顯高于其他各類困難;認為最大困難是“自身能力與單位需求不符”的畢業生約占29.8%,再次是“缺乏社會關系”的約占26.0%。
專家分析指出,企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直接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以縮短崗位培訓的周期和成本。從招聘企業的角度來看固然無可厚非,但對大多數應屆畢業生而言并不公平。如何在畢業前努力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個人的職場競爭力,為自己在求職應聘的過程中加分,是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共同的心愿。為了幫助在校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讓他們在真正進入職場以前就能提前熟悉將來要應聘的工作,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推出了就業見習、職業訓練營等政策措施。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以到政府認定的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既能夠體驗職場、積累實踐經驗,還可以享受每月1840元的政府補貼。職業訓練營的學員,則可以在全真模擬的職場環境中,參加體驗式訓練課程,獲得簡歷制作、面試模擬、職場體驗等針對性的訓練。對于迫切需要積累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這樣的政策措施可謂“雪中送炭”。
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5386元,比上屆同期增長7.9%。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5386元,與2016屆畢業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長了7.9%。從近年來的變化規律看,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從不同學歷的月薪情況來看,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大專高職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068元,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793元,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8001元。從高校畢業生的學歷與平均月薪的關系來看,兩者之間存在強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畢業生的學歷越高,其平均月薪也越高。
專家分析指出,由于有相當一部分的應屆畢業生目前還處于試用期,因此上述統計數據僅僅是上海高校畢業生月薪的起步水平。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畢業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長20%左右。
外省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在滬就業意愿持續增強,留滬畢業生中碩士以上學歷的超過四成。統計數據顯示,2017屆上海高校外省市生源畢業生中,除升學、出國、去外省市就業的之外,已有4.0萬人在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了就業登記手續,占外省市生源高校畢業生總數的34.6%,較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同期水平提高了2.5個百分點,外省市生源畢業生在滬就業的意愿持續增強。
從學歷結構來看,在滬就業的外省市生源畢業生中專科、高職學歷的約占19.0%,本科學歷的約占39.3%,碩士學歷的約占38.1%,博士學歷的約占3.6%;碩士以上學歷的合計約占41.7%,上海生源畢業生中該比例僅為9.2%。
專家分析指出,從最近幾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規律來看,未來幾個月還將有不少外地生源的高校畢業生陸續進入上海人力資源市場,這一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此外,外省市生源畢業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以讀書深造、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留在了上海,真正離開上海到外省市求職就業的不足四成。
上班路程平均為12.4公里,平均用時43分鐘。調查結果顯示,在滬就業的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從居住地到上班地點的平均距離為12.4公里,大致相當于從人民廣場到上海南站的距離,或者從人民廣場到五角場、世紀公園的距離。
從上下班路上所需的時間來看,在滬就業的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單程平均用時43分鐘;其中,45.7%的畢業生所需時間為30分鐘以內,30-60分鐘的約占39.5%,60-90分鐘的約占10.9%,90分鐘以上的約占3.9%。
調查數據同時顯示,在國內其他省市就業的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上班路程平均為7.4公里、用時27分鐘,時間和交通成本均低于在滬就業的畢業生。
專家分析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上海經濟始終保持較快發展,就業環境、服務政策不斷完善,城市的實力、活力和魅力不斷增強。同時,隨著上海公共交通特別是軌道建設的不斷成熟完善,單位時間內的通勤距離越來越遠,同樣的距離正在變得越來越“近”。因此,盡管在上海就業的畢業生上下班出行距離、時間較長,成本也比較高,但外省市生源畢業生選擇留在上海的意愿持續增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人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