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元旦前后,湖北省部分高校陸續發布或出臺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從這些報告來看,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總體穩定,湖北及武漢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持續增加,企業成為最主要的就業主體之一,畢業生薪酬水平上升。與此同時,畢業生中的“慢就業”趨勢也值得關注。
畢業生就業率總體穩定
記者從這些報告中了解到,盡管2017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少行業和單位仍有旺盛的用人需求。畢業生就業率總體穩定,有些高校就業率穩中有升。
武漢大學2017屆畢業生有12875人納入就業方案,整體規模在全國同類高校居前五位,就業壓力保持高位,但需求總體充足。截至去年12月10日,該校畢業生總就業落實率為96.94%,比上屆有所提升。全校實現高就業率的專業數有較大幅度增加,其中一大批專業就業率達到100%。
2017 年到華中師范大學招聘的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數與畢業生人數之比,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與2016年基本持平,達到7.54:1;用人單位提供的教育類崗位數,與畢業生人數之比高達17.34:1。針對華中農業大學2015-2017 屆畢業生,到該校招聘的用人單位及提供的崗位數持續上升。
近三年來,湖北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2%左右,2017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2.2%,比上屆略高。武漢工商學院近四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均高于91%。
湖北及武漢的吸引力持續發酵
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及“我選湖北”計劃、“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將就業首選地鎖定在湖北及武漢。同時,企業成為畢業生就業主體。
在武大參加就業的2017屆本科畢業生總人數中,近七成到企業就業;在湖北就業的人數最多,占四分之一。參加就業的畢業研究生中,超過一半到企業就業;在湖北就業的最多,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是第二名廣東的一倍略多。
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屆畢業生中,在湖北就業的均占三分之一強。湖北也是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流向地,其中碩士生、博士生留在湖北的比例比本科生更多,分別占據該校畢業生協議就業總人數的41.4%、53.6%。
去年,武漢理工大學到各類企業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高達91.88%;碩士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比例達86.23%。
華中農業大學近三屆本科畢業生中,留鄂就業人數均超過四分之一,且逐年增加。2017屆畢業研究生有四成選擇留在湖北。
作為地方綜合性重點大學,湖大畢業生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留鄂就業。2017 屆本科畢業生留鄂人數占比55.62%,比上年增加;畢業研究生留鄂人數占比更高。本科畢業生中,約八成在企業就業。
武漢工商學院近年來畢業生在省內就業的比例持續保持在六成以上,近三屆畢業生省內就業占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7屆本科畢業生省內就業占比達到七成,其中省外生源也有三成選擇留在湖北。在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占比近九成。
這些高校的報告均顯示,2017屆畢業生的薪酬水平較往年有明顯增長。
畢業生中出現“慢就業”趨勢
截至去年底,不少高校2017屆畢業生都有數百人尚未就業。除了擬升學或擬參加公務員考試等原因外,部分學子仍在求職中或選擇暫不就業。
武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從整體來看,該校畢業生就業不存在問題,但主動不就業或選擇“慢就業”的人數有所上升。部分畢業生就業難,并不是找工作難,而是“選擇性困難”,即找一份符合自身期望的工作不容易。有的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競爭意識和心理抗壓能力不強,就業技能和溝通能力缺乏,少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不夠自信。
據華師統計,該校年底就業率(截至去年12月20日)相較于初次就業率(截至去年9月1日)有較大提高。這說明部分畢業生就業有延遲趨向,“慢就業”趨勢明顯。
華師學生就業工作處有關負責人認為,導致“慢就業”的一些因素值得關注。例如,希望“來年再戰”的畢業生有一定比例;部分學生的觀念未能與時俱進,有的特別看重編制,有的就業區域僅限于家鄉,有的求職就業無規劃、不積極、不主動,有的高不成低不就,還有的存在“就業恐慌”、就業能力不高;有些學生則在求職中受到性別、第一學歷等限制。研究生延緩就業現象突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研究生開始求職時一般期望值較高,逐漸面對現實降低要求,將近一成在當年9月1日后、年底前就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