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沈地區各高校2017年畢業生質量報告陸續出爐,針對各學校學科的規模結構、畢業生就業流向、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趨勢等情況進行了分析。本報綜合《東北大學2017屆畢業生質量報告》、《遼寧大學2017屆畢業生質量報告》、《沈陽藥科大學2017屆畢業生質量報告》、《大連理工大學2017屆畢業生質量報告》、新浪教育數據等多方數據報告,數說遼沈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升學比例及就業行業,客觀分析遼沈研究生就業情況。
綜合類大學碩士畢業生多數進入國企、私企
根據遼寧大學、東北大學2017年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超過七成的碩士畢業生進入到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比例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說,更多的碩士畢業生認為,進入企業更有發展前途。
遼寧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從事金融行業最多。2017年,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生1781人,其中,協議就業822人,合同就業30人,其他錄用形式就業421人,出國出境10人,從事地方基層項目3人,擔當科研助理132人,升學66人,自由職業235人,自主創業4人,待就業58人,碩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6.74%。從就業地域上看,遼寧大學碩士畢業生大多數以遼寧省內就業為主,占地域分布的46.49%。從簽約單位性質來看,遼寧大學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簽約單位以企業為主,占總簽約單位性質的74.59%,到高等學校和其他教育單位的畢業生占12.86%,到黨政機關和其他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分別占9.08%和2.38%,從簽約單位行業結構來看,簽約金融業畢業生人數最多,占23.68%。然后依次為制造業(20.22%),教育(14.05%),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2.0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24%)。
東北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更青睞國有企業。2017年東北大學共授予碩士學位3895人(學術型1890人,專業學位2005人),其中,男生2395人(61%),女生1500人(39%)。從科目上看,理學類專業183人,工學專業2872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840人。其中,最小的碩士21歲,來自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最大的碩士51歲,來自外國語學院、軟件學院。東北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更青睞國有企業,占比41%,民營企業就業占比38%,事業單位就業占比12%,中外合資企業就業占比6%,政府機構就業占比3%。
理工、醫藥類專業性強的碩士畢業生就業“更淡定”
與綜合類大學碩士畢業生早早選擇就業單位不同,理工、醫藥類大學碩士畢業生對于就業單位選擇顯得更淡定,簽訂就業合同時間相對較晚。
大連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超過七成。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畢業研究生2962人,就業率95.14%,其中,74.43%的畢業生都是學工學類相關專業,2435名畢業生選擇就業,47.55%的碩士畢業生進入其他企業就業,31.19%的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10.63%的畢業生進入三資企業,3.16%畢業生進入部隊,2.05%畢業生進入科研設計單位,1.93%畢業生進入黨政機關,1.93%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從專業對口角度,75.28%的碩士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對口,24.72%的碩士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不對口。
沈陽藥科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升學的人更多。2017年沈陽藥科大學畢業研究生687人,占畢業生總數的24.8%。研究生畢業后就業率為94.47%,其中,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的占27.26%,升學的占24.15%,其他形式錄用的占23.32%。在碩士畢業生中,醫藥類專業畢業生選擇升學的比例最高,這也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有直接關系。涉及41個專業中,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事管理學、臨床學等25個專業就業率均為100%。對于從業,藥科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也更沉穩,截至2017年12月底,仍有40%的2018級畢業生還在觀望,在眾多就業單位中選擇。
碩士研究生月薪較本科生高1000元左右
根據2017年碩士研究生與學士本科生的就業薪資對比發現,碩士薪資比本科薪資要高出一個檔次。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碩士研究生的平均月薪為6503元,這樣的薪酬雖然不能做到存下錢,但至少可以做到衣食無憂。從這一組數據中可以得到一個基本信息:讀完研究生兩年后,其起薪確實提高了。而本科生在一線城市的月薪為4364元。相比小而言,像沈陽這樣的新一線城市,碩士生的月薪為5436元,本科生的月薪為3692元。
但也不是所有專業都能通過增加學歷來提升薪酬,比如金融行業,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薪酬差距就不大。畢業后的薪資對比,不同行業有很大的差異。在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中,企業對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考研不管從薪資上還是以后發展上都要比本科生好很多。但對于那些非技術類工種中,企業更加偏愛的是本科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